狼尾草
深秋的田野里,开花的植物并不多。但是,因为网上晒得热火朝天的粉黛乱子草,令我忽然惦念起曾经覆满一条小路的紫花针茅,其柔美浪漫的身姿比起粉黛乱子草来,也不遑多让啊。
夕阳西下,走在田间小径上,牛筋草、葎草、蛇莓没过脚面,高一点的有紫菀、小飞蓬、鬼针草在路边招摇,然而却不见那一路绵延的针茅了。大约一株草的命运就是如此吧,此时生在此地,不知何时便会被一只未知的手改变命运,更不知明年在何处,是否还能够落脚。
狼尾草
故交难逢,只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杂草间走着,并不算大的动静,却惊起田间一群一群的小鸟。看陈冠学的《田园之秋》时,对那些鸟类的描写是津津有味,然而,面对这些起起落落的灵活小巧的身姿,除了依稀辨出大部分是麻雀外,其它的竟不知是何种鸟。尽管无限神往,它们于我,终究还是路人,不能不算是遗憾。
狼尾草
继续走着,忽然间路边出现一丛一丛的狼尾草。夕阳下,远望其轮廓,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走近细看,圆锥状花序一根一根地向上直竖着,毛茸茸的,确是很像小狼的尾巴,可爱得很。然而,既是狼尾,必然彪悍野性,那紫色的穗芒犹如怒发上冲,永远不会弯曲,亦不会被聚拢。假如想要折一枝,恐怕得要做好被割破手的准备。这是因为狼尾草的根系发达,能牢牢抓住坚硬的土壤,所以它尤喜长在路边。日本园艺家柳宗民在《杂草记》中说,在日本人们根据狼尾草的这个特性称其为“力芝”,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令我想起去年还是前年的一次雨中,在里运河边看到的那一大片狼尾草,雨珠缀满穗芒,令其不堪重负地微微垂下了头,然而雨线一停,它们便迅速地抖落水珠,重又直立起来。空中云海翻滚,风雨虎视,狼尾草立在天幕下,辽远苍茫却又生机无限。
狗尾草
汉语里有个成语叫不稂不莠,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诗经·小雅》:“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稂,指狼尾草;莠,指狗尾草,意思就是田里的谷子长得饱满结实,没有野草。可见这成语的现代意思和本义已大相径庭,亦可见狼尾草和狗尾草本是一对难兄难弟,常常结伴而生。不过,相比起狼尾草来,狗尾草却是更加常见。事实上,它可以算是长势最茂盛、侵略性最强的杂草之一了,田间路旁,渠畔林下,几乎无处不见。《诗经·国风》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意思是耕种的田地太宽广照顾不过来,田里长满狗尾草。所以自古稂、莠便是农人所恶的“害稼之草”、“恶草也”(宋罗愿《尔雅翼》)。连带着那些不得体不好听的话也被称为“莠言”,如《诗经·小雅》:“言好自口,莠言自口。”
狗尾草
不过,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有言,杂草是“进入了错误地方的植物”。所以,两三千年过去了,狼尾草、狗尾草也终于翻了身。近年来,园林绿化上种草成风,狼尾草、狗尾草也终于走对了地方,以其独特之美吸引了众多粉丝。狗尾草与狼尾草外形相似,但植株却比狼尾草要小巧纤细得多,且更亲切随和。从夏至秋,无论是风中初开花的青绿色,还是夕阳下已结籽的枯黄,狗尾草都带着独有的诗意摇曳在原野里,低眉浅笑,谦恭柔顺,却又执着而倔强。它仿佛是一种远方无法化解的情结,又好像是丢失在风中的遥远的思念。
狗尾草
田野上白茅不是很多。但比起狼尾草和狗尾草来,虽同为杂草,白茅的运气却要好得多,自古以来便很受人们喜爱,不但作祭祀之物、辟邪之用,还被视作爱情的媒介。如《诗经》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这里白茅都被当作了表白的工具。甚至,有时白茅还是吉祥的象征。东晋王嘉的志怪小说集《拾遗记》记载,名士孙钟夫人孕中曾梦见被赠白茅一束,后果生下武烈皇帝孙坚。《宋书·江夏王义恭传》记:“大明元年,有三脊茅生石头西岸,累表劝封禅,上大悦。”唐吕岩说的《灵茅赋》、元揭徯斯的《仙茅述》、明王儒真的《菁茅赋》,均专门对白茅作了无上的赞美。
狗尾草
不但如此,《诗经·卫风》还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比喻美人的手像初生的白茅一样白嫩。可见白茅不但花发如雪,其嫩芽亦挺好看。不但好看,80年代之前出生在农村的朋友,大概基本都还尝过,甜丝丝的,非常饱腹。当然,也易导致不可描述之苦。
白茅
离离原上草,绵绵思远道。柳宗民说,再不起眼、再无趣的植物都蕴蓄着生命的坚韧和美好。有谁知道,深秋的傍晚,徜徉在这些杂草丛中的感觉呢?宁静悠远,怅惘辽阔,仿佛越过旷野便可回到千年之前,仿佛幽草深处藏着一个个深不可测的故事……。
淮上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