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蛇莓 >> 蛇莓价值 >> 童年乡村往事难忘稻田地里捉青虫
文:孙体彩
图:来自网络
大暑天,正是水稻分蘖生长期,也是稻青虫的生产繁殖高峰期。小时候只知道它是稻苗上长出的青虫,专门吸收稻苗的养份,使稻苗发枯死亡。
每到暑期都要开展虫口夺粮大战。最近查了百度才知道稻青虫的学名叫水稻稻纵卷叶螟,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儿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
现在防治卷叶螟,主要靠喷酒农药杀死,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是靠人们动手去捉,大人们要弯着腰,弓着背去捕捉,虽然活不重,但实是辛苦。我们八、九十来岁的孩子,个子矮,不用弯腰弓背,正是捉卷叶螟的好帮手。
每天清晨,卷叶螟趁着露水,爬出来贪婪地啃稻苗叶子,我们一群放暑假的小伙伴,不约而同的来到生产队的稻田边,脖子上吊着个用绳子拴着的大口玻璃瓶或小陶罐,一字行在田头排开。
每人分管6趟秧苗,徐徐向前,就像站岗执勤的士兵,全神贯注,不让一个坏人跑掉一样,认真仔细地检查着每一株秧苗,决不让稻青虫漏掉一个。有时在一株秧苗上能捉到两三只虫子。
有时稻田里会发现水蛇,我比较害怕蛇,边上小伙伴亮子胆大,他眼捷手快,一手抓住蛇尾巴扔开,再继续捉虫,九点时分,天气渐热,太阳公公开始发威,晒得我们汗流浃背难受时,才收工回家。
小伙伴们自豪地拎着虫子,去找生产队的记工员过秤,按重量计工分,一斤虫子两个工分,我们这帮孩子中,少的可捉一斤多,多的可捉二斤。
一个八、九十来岁的孩子,每人可为家里挣得3-4个工分,别提多高兴了,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几天下来,我们晒得都成非洲人、小包公了,但大家仍乐此不疲,一天不缺席。
当年,我们去捉虫子,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多逮虫子,让稻苗多产稻谷,水稻丰收了,我们才能吃上大米饭。现在这么大的孩子,长在蜜罐子里,别说去做,连看都没看过,有时我讲给孙辈们听,他们听得只摇头,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相信。
我记得我的好伙伴龙哥,他比我大二岁,他每次捉虫子都比我多,他最大的特点是不怕苦,每天到田间他只穿个短裤衩,赤着上身,大腿上,膀子上都被稻苗刺得一道道血印子,红肿起来,他从不叫一声苦,第二天一早照样下地捉虫子。
因为他知道,他爸爸妈妈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他多捉一斤虫子,多挣两个工分,就是减轻父母的负担啊!当年的孩子是何等的懂事啊!
称完虫子后,我们又将捉到的其它虫子送到养鸭场喂鸭子,养鸭场的大哥见到我们为他养的鸭子改善伙食,他将早就准备好的香瓜拿出来犒劳我们,每人一瓣,既解渴又解饿,大家十分开心。
后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开展生物灭虫、化学灭虫、物理灭虫等,再也用不着人们每天清晨去捉虫子了。
现在,每当我们当年的发小相聚,就会想起童年的这些往事,正是由于当年的吃苦和磨炼,才有了我们今天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我感到十分快慰!
愚伯的自留地施比受更为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