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鮈
我国北方的抗冻鱼种
蛇鮈为栖息于江河、湖泊中的中下层小型鱼类,又名船丁鱼,喜生活于缓水沙底处体延长,略呈圆筒形,背部稍隆起,腹部略平坦,尾柄稍侧扁。分布极广,从黑龙江向南直至珠江各水系均产此鱼。在东亚还分布于俄罗斯、朝鲜和越南北部。
形态特征
蛇鮈唇发达,具有显著的乳突,下唇后缘游离。上下唇沟相通,上唇沟较深。口角须1对,其长度小于眼径。眼较大。背鳍无硬刺。侧线完整且平直。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体侧中轴有一条浅黑色纵带,上有13-14个不明显的黑斑。背部中线隐约可见4-5个黑斑。胸鳍、腹鳍及鳃盖边缘为黄色;背鳍、臀鳍及尾鳍为灰白色。
人工养殖
一、池塘准备
1.池塘条件
选择1.3亩原先养过泥鳅的黄泥底土池,水深1.2米以上,常年可保持微流水。池塘水源为上游水库水,pH在7.0~7.5,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2.消毒
池塘放养前进行清淤,保留淤泥厚度在10厘米,并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晒塘,最后用生石灰75千克/亩进行消毒,改良塘底。
二、放养
目前市场上尚未有人工繁育的船丁鱼苗种,放养的船丁鱼苗种主要是从江河湖泊里捕获的天然鱼种。天然捕捞的船丁鱼苗种应激反应强烈,且受伤较多,尽可能带水操作挑选健康的船丁鱼苗种。运输水体用50毫克/升应激VC进行抗应激处理,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或用光滑塑料箱充氧运输,运输时间在1小时以内。下塘前先用2%~3%食盐消毒浸浴2~3分钟,船丁鱼苗种经过运输后喜欢聚集在角落,反应迟钝,因此,放养时要让船丁鱼苗种自然缓慢地游入池塘。放养后第二天开始,用戊二醛、聚维酮碘连续消毒2~3次,防止苗种受伤后引起细菌感染。
三、投喂
船丁鱼在自然水体中主要摄食水生昆虫等,食性为动物性偏杂食性,人工养殖后必须驯化摄食配合饲料,考虑到船丁鱼含肉率高,氨基酸总量较鲫鱼、草鱼、乌鳢等都高,因此试验投喂的配合饲料粗蛋白质为35%的泥鳅颗粒饲料。饲料投喂前先进行驯化,驯化时先少量多次,沿池边一侧抛撒。并用饲料台检查吃食情况,3天后开始集中饲料台投喂,一般5天左右可在食台上看到有船丁鱼上料台。正常投喂量为1%~2%。根据天气和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投料。
为感谢各位新老FANS的支持与喜爱,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ideyanjiu.com/smjz/2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