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蛇莓 >> 蛇莓价值 >> 周末不谈表苏格兰高地,一段让人醉生梦
酒量惊人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灌下十八碗去打老虎的武松,还有一种,是一医院的我。好在酒胆和酒量不是正比关系,所以今年六月,某花探访了威士忌之乡苏格兰。
苏格兰的威士忌产区有好几个,但我们此行只覆盖高地区的Speyside。Speyside,顾名思义就是Spey河边的一大片乡野之地,除了酒厂还是酒厂。从爱丁堡出发,一路沿着A9开,三个小时就能抵达。进入这个区域后,如果是酒徒,就准备着随时欢呼了,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路过一家自己喜欢的酒厂。
而来之前仅舔过两口格兰花格(不过是酒厂已经缺货一年的格兰花格家族桶)的我,才可以公正客观地从“好不好玩”来评判各家酒厂的参观之旅。两天里,我们依次拜访的是汤马丁(Tomatin)、大摩(Dalmore)、格兰菲迪(Glenfiddich)与格兰花格(Glenfarcas)。每一家参观需提前邮件或电话预定(预定地址见下文),费用单人几镑到几十镑不等。
随处路过的酒厂
闻过苏格兰漫山遍野的石楠花,才知威士忌的石楠花味究竟是什么味
进酒厂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制程。简单来讲有8步:发芽(Malting)、磨碎(Milling)、糖化(Mashing)、发酵(Fermentation)、蒸馏(Distillation)、陈年(Maturing)、调和(Blending)、装瓶(Bottling)。
发芽就是让大麦发芽,用大麦以外的任何一种单一农作物来制作威士忌,都不能称之为单一麦芽威士忌(别问我为什么)。发芽数天后将其晒干、烘干或用泥煤熏干,也就是让大麦死掉,磨碎后放进糖化槽里用热水冲,把有用的物质都融进水里,苏格兰农民都很节俭,所以他们会用水冲两次尽量把需要的东西都留下来,剩下的大麦渣喂牲口。顺便说一句,研磨和糖化过程中的味道很好闻。
糖化的后期
冷却后的麦芽汁加入酵母菌就进入了发酵的过程,大家注意,到目前为止所有步骤,威士忌与啤酒都是一样的,两者的差别仅仅在于后者要加入啤酒花发酵(所以,在威士忌酒厂能喝到很不错的啤酒噢~)。热心的讲解员,会不厌其烦地打开一个一个发酵桶,让我们观察发酵的状态,某花总结就是泡泡越多越到了发酵后期,但我其实真的不是很想闻那么多发酵桶。
发酵
发酵完毕就去蒸馏,这是一个浓缩的过程,因为无论怎么发酵酒精浓度都有限,再放多一放就是陈年无酒精麦芽汁了。这是形成威士忌而不是别的什么酒的最重要步骤,所以大家看,每一家威士忌酒厂都叫蒸馏厂(Distllery)。蒸馏中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叫“取酒心”,在酒厂里我们总能看到一个方方正正的机器连着蒸馏炉(PotStill),将冷凝过但还是带着热度的酒体掐头去尾,只取中间最干净纯度最高的部分拿去陈年,而依照苏格兰人节俭的本性,酒头酒尾当然不会扔掉,它们会混进下一批继续蒸馏。
取酒心
蒸馏炉
将蒸馏过的高浓度新酒放进个性不同的橡木桶中摆放数年或者数十年,以吸收木桶的独特风味,谓之陈年。这一过程中,酒液会持续挥发,谓之天使的分享(AngelsShare)。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源自大自然与人类劳作的美酒,人神共享。
天使的分享(AngelsShare)展示桶
至于调和,除了那些动不动包一个单桶的豪们(Suchas,A哥),平时人们喝的几乎全部威士忌,都是经过调和的。哪怕是单一麦芽威士忌,也是每个酒厂的调酒师,依照自己的经验和酒厂的要求按照各种配比调和出来的,也就是说,用同一家厂的N种单桶酒混出来一款威士忌,仍然是单一麦芽威士忌。
以前的人觉得喝单一麦芽就已经喝到封顶了,出售单桶过去是不存在,这种玩法是近些年来玩家大款兴起的。这也是为什么,每家酒厂的明星人物,总是首席调酒师,从某种程度来讲,他们决定了一个牌子的味道。至于装瓶,就没什么好说了,现在几乎没有酒厂自己生产酒瓶。
掌握了背景知识后,让我们走进酒厂。
以我粗浅的理解,单从市场角度来看,如果说麦卡伦是威士忌界的劳力士,那汤马丁就有点像当年的Lemania,常年做大量的基酒外供,近年开始推自己的品牌;大摩像RichardMille,调整了品牌路线后成为新贵,拍场上破纪录的高价酒近十年才逐渐出现;家族拥有的格兰菲迪是首个将单一麦芽威士忌卖到全世界的酒厂,卖得好易上手,有点欧米茄的味道;而强调家族精神、坚守传统的格兰花格,近年越来越从小众走向大众视野,略似朗格。接下来一一为大家介绍这些酒厂。
汤马丁(Tom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