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湿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武军送了我两只鸽子,严格来说是送给我儿子的,我把它们养在阳台。一只新疆鸽,一只兰州鸽,特别漂亮。武军说他自己小时候六七岁就开始养鸽子了,让孩子养点小动物有利于提升他对大自然的兴趣。鸽子在六横叫“咕咕”,是根据它的叫声给起的名字。每年春耕前特别活跃,田间地头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伴随着“咕咕”声。老人们说这是催大家快点开始春耕,其实这个时节活跃的原因是因为交配期到了,在寻找配偶。小时候在六横生活时,孩子们没有太多玩具,反而激发动手能力,似乎每一个男孩都有爬树掏鸟窝和自制弹弓打鸟的技能。有经验的小孩传授,对付“咕咕”可以先模仿它的叫声把它吸引过来,然后再用弹弓。我每次在小区的树上看到鸟窝时,就感慨现在鸟的命也好,这要是在我们那个年代,不用一个星期它们就得“妻离子散”。今年的春节来得特别晚,人类的身体通过上亿年的进化,已经失去了对气候变化的敏感,依旧按照自己的时间单位运行。但动物和植物明显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整了自己的节奏。鸽子的交配期比武军预计的晚了快一个月,前天才孵出两个毛孩子。本该在三月份疯长的茅针也延迟到了4月底。华大基因的尹烨老师曾经说过:当代人得糖尿病的几率越来越高,除了不爱运动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容易得到糖分。回想我们小时候哪有那么多甜食供应,以水果为例,如果有需要,我们现在每天都可以得到。但在我们小时候的六横,水果基本上是与奖品挂等号的。要不然,谁能想出来拔茅针吃解馋。茅针是农村生长的野草,性喜阴,生长在潮湿近水源的地方,一般河的两边就会生长茂盛。每年的三月份是茅针生芽的季节,也是拔茅针最佳的季节。大概就一周时间,稍微过两三天就“老了”,嚼起来干巴巴的没有水分。刚刚摘下来的茅针嫩绿嫩绿的,扒掉外面的表皮,里面白色芯直接放在嘴里嚼,如神农尝百草。嚼第一遍时会有一丝丝甜味,没味了就吐出来,再换一根,有点像畏缩的甘蔗。现在再试一试,哪有什么甜味,就是一股淡淡的青草气。三十多年过去,当年的甜味仿佛一直留在唇齿间,却再也找不回。我估计现在的的小孩应该再也不会去嚼这么奇怪的东西了。有被人忘记的,自然也有重新“翻红”的,比如树莓。这种我们小时候在荒地里采摘的野果子,开始已经作为“商品”被摆在水果店的货架上了。树莓在民间的称呼五花八门,单单在舟山就有多种叫法。舟山本岛叫“葛公”,跟浙江台州一样。这种叫法有说跟布谷鸟的叫声有关,也有说跟在舟山修仙的葛玄有关,已无从考证。在六横岛叫“妙”,与浙江龙游叫法一样。可能当年有一支龙游人移居六横岛,他们率先延用了家乡对这种植物的命名。树莓口味酸甜,是那个物资缺乏时代孩子们的心头好。但树莓的枝条有刺,耕作的农民对他们是厌恶的,一旦在地里发现立刻斩草除根。所以树莓多生长在一些有树荫且荒芜的土地,这样的环境在乡下又靠近坟墓。但每年这个时候,再胆小的孩子也不再惧怕坟墓,只为采摘到最甜美的果实。现在这个季节正是树莓成熟的季节,我上小学的路上就有一大片生长着树莓的荒地。每年这个季节,一放学,所有的孩子都冲向那片荒地争抢采摘。摘下来的果子舍不得马上吃掉,又不易保存。不知道最早谁先想出来的,用一根狗尾巴草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既收获了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又享受了多倍的快乐。采摘野果也存在一定风险,除了身体会被枝条上的刺刮伤外,还可能误摘到有毒的果子。印象中相似的果子又分三种,有两种可以当零食吃,而一种有毒。最好吃的学名蓬蘽,是一种蔷薇科植物,植株高度一般低于1米,花是白色的,果实是空心无核的。果实空心,果粒小且密,味甜,偏软。另一种可以食用的学名覆盆子,也是蔷薇科植物,花呈白色,它的植株在1米以上。覆盆子茎中带刺,实心带蒂,果粒小且密,更酸更甜,口感比蓬蘽更重。还有一种叫蛇莓,六横话叫“蛇妙”,无味,有微毒。果实形状为在一个大的红色圆球表面上长出分散的红色小疙瘩。这三种野果长得极为相似,十分容易混淆,需仔细分辨。建议不要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野果,以免误食中毒。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皮实,如果采摘的话,一定要有家长看护。六横散人
支持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ideyanjiu.com/smcf/2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