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

春夏的日子像禅诗

发布时间:2020/12/31 10:07:49   点击数:

天气实在是清润舒服,一年中不多的好日子。偶有小雨、暴雨,在轻悄或淋漓的雨声中,坐在窗下,喝咖啡,什么也不做、也不想,几已进入禅境。如果把这些春夏的日子装订成书,大概就是一本禅语集——手边也放着这样一本书,时不时翻两页,并不刻意去读完,这是个美国人写的,研究日本茶室的挂轴(就是所谓的“一行物”)的书。日本茶室喝茶之前要赏花、观挂轴,品茶禅一味,挂轴上常有寥寥几个字,是四季季语和禅语,发人深思。使人在饮茶之余,祛除内心的迷雾,重归本然寂境。

下楼去拿快递,穿过花园,七姐妹花早谢了,粉团蔷薇也凋零了,月季也蔫了……蔷薇大家族退出了今季舞台,花落果熟,是初夏的标配。青桃胀大、蛇莓已然结果、枇杷渐熟、石榴明红照眼,经过的地方,有埋头食果的鸟儿,被我的脚步惊飞,拍翅远去。我定定地望着它们,有山雀,背上有白斑,还有乌鸫,黑黑一团,偶然,甚至能见到珠颈斑鸠,灵活地张望四周,颈形甚为优美。

千百年来,四季就是如此轮回运作,草木应时枯荣,每到这种季节流转的转口,都会找出插花书之类的乱翻几页,这些书,我是把它们当民俗资料来读的。

日本的小原流派,把鸢尾做了插花材料,插在剑山上,一支鸢尾茕茕独立于斗笠碗里,开出寂寂春色;再看中式插花书里,则按季取用了七姐妹花、芍药、月季来描摹晚春的景象,有一个插花作品,是取了桂花枝,左边留花,右边留枝,并在一起,就是一副春江夹岸图,春风东渐,吹开了半边的花,河岸烟波漫漫,非常生动。到谷雨之后,牡丹为尊,《牡丹谱》里那些煌煌的名字,都变成了活色生香的鲜花,它们被金银剪子小心地剪下,插在白玉盘子里,文人秉烛围观着它们,喝酒作诗。也有卖花人用马头篮装了它沿街叫卖,小巷深处,朗朗卖花声,接着,大家喝“送春”酒,此时,春已老,夏已至,开始插换季的紫楝、立夏日之后,换了轻薄的葛衣,和立夏粥,吃百草饼,门上插皂荚,插花的花材开始变成南瓜花、小荷叶、桔梗、龙胆、香蒲。

手边还有一本讲西方园林的书,花园、迷宫、宫殿……图例颇为丰富,可我总觉得隔,倒是翻到一百五十多页时,终于眼前一片云水般的舒展,这张图是一个有点中国化的欧洲园林,虽然,其建筑语法,比如曲径通幽、步步变景,远比不上真正的中国园林那么隐晦幽深、野趣暗涌。之前那些工整布局、修剪得当的西方园林,让我有点无措,呆在那些用铁架框好修剪成圆形的树下,用尺子划区的草坪上,人怎能寄情四野,纵想于八荒?原来我真的是个中国江浙人士,江南园林在我的骨血里。

最近迷上了神经学,一早起来兴奋地开始罗列书单了:萨克斯医生之类(神经学研究者,他的书都是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个例)、马什医生之类(神经外科医生,病例都是关于大脑与心智的关联)、坦普尔之类的患者自传(自闭症科学家,大多数自闭症患者,额叶功能受限,额叶是主管分析归纳的,他们也很难用语言表达自己(他们是视觉思考者),这位自闭症动物行为学家,却可以用语言记录内心的历程、和疾病相处的一些故事。自闭症患者很难识别、理解他人的情感暗示,有些高能患者可以通过收集和估算来模仿他人的行为,但是他们在与物、地点、研究对象之间的共处中,却可能很快乐……我特别好奇他们是怎么从事科学研究的)。

每天,就这样上天入地、穿越时光隧道,去几百年前的古人、各种各样的神经机能失调的异人的脑回路去旅行,心里并不觉得他们很远。文学的意义,就是在于体验万物、与异己经验共情的博大和幽深。

在独处的静谧之中,人就很容易登高或下潜……我是说精神上的。总是不断地拔脚出发,一个又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先把主题的柱桩钉下去,然后准备材料,包围这个主题,一本本找寻相关书目,把基础结构搭建出来,一个个分支再给延伸出去,各个突破。一开始是大雾之中,模糊有个景物的轮廓,几年下来,不断地积累逼近,眼前的景物一点点清晰起来,眉目宛然,这种孤身前往险地的乐趣,实在太吸引我了。

读书和潜水一样,往深处潜下去,风景愈发幽深迷人,一个人呆在璀璨的海底,哇……又像爬山,高处的风吹拂着脸,景色一望无垠。任何关系,包括人与书、人与人、人与事,只有深的才能解渴,那种浮表的、即兴的、琐碎的快餐时代的浅信息,真的是没有养分、徒浪费生命和时间。

黎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ideyanjiu.com/smzp/1966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