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

博物社第一年

发布时间:2021/3/25 13:00:41   点击数:
白癜风的治疗原则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67095.html

(本文参考溯流光第一次讲座,主讲人自然博物社第一任社长雷神)

创立初衷

建立社团的最初原因是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时(年)的南开大学已有一批自然爱好者,但并未形成自己的组织,同时还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部分爱好者不敢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认为圈子太小,怕被人当作奇葩;另一部分爱好者对自己独特的爱好自得其乐,有些自负,非圈不入。这些都给大家分享交流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和体悟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出于希望大家在自己的兴趣下找到更多的朋友,希望带领大家入门,教给大家一些自然的知识,让大家更好

地感受自然,南开自然博物社成立了。

社团萌芽

在南开自然博物社之前,南开园里也有一个自然方向的社团:桦蝶科学社。其创立的目的为发展大家在自然、科普方向的兴趣爱好,同时配合几位同学的创业公司。最开始的管理层对自然兴趣有限,相关知识相对较少,因此虽然最开始招新了一批同学,但留下来的寥寥无几。雷神作为非社员也参加了活动,发现大家不少都对自然很感兴趣,但缺乏好的引导,因而萌生了最初的想法。

年五月雷神组织了百望山观鸟活动。于是拉上了一些朋友和社团里的同学,建了一个群:“百望山观鸟群”。这个群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南开交流群”,而参与这次观鸟的很多朋友成为了社团发展的中坚力量。

由于桦蝶科学社在18年春季学期的换届并不顺利,管理层缺乏愿意连任者,同时新人难以接班,于是由雷神等人接手了这个“空壳”并将其重组改造。在年9月,桦蝶科学社更名为南开自然博物社。我们博物社正式诞生啦!

创立初期,确立架构

最开始社团没有明确的组织,只是一个“约玩群”,但半年之后社团似乎变成了几个活跃者的“小圈子”,其他社员难以融入。

转机出现在年年末:雷神参加了鄱阳湖观鸟队,同时离鸢、兔儿尾苗、鹦鹉等人去参加了江西农业大学观鸟营。参加这些活动,除观鸟外更是想去学习别的观鸟社团如何建设。社团应该如何发展?组织架构如何设计?如何传承社团文化?如何将新人留在社团里?如何刺激社团的活性?通过和来自厦大绿野、川大环协、浙大绿之源等社团的的朋友们交流想法,参考自然博物类社团的主要两种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社团的具体架构,将社团分为四个组:植物组、观鸟组、昆虫组、办公组,并确定了包括社团内互相称呼用自然名等规则。

自然博物类社团的主要两种模式:

按照起源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自然博物类的社团(包括环保相关的)主要分为两种模式:大陆派和台湾派,根据地区分布也分别被称为北方派和南方派。

大陆派(北方派)的典型代表如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此类社团更喜欢自由的氛围,相对不重视仪式感和归属感的培养,而偏好大家自发地组织活动。

台湾派(南方派)起源于台湾的自然教育的传入,推崇对自然的崇拜、敬仰,有些近宗教化,比如有餐前祈祷等固定活动。其典型代表为厦大绿野、江西农业大学绿源协会、绿色营等等。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能使大家更为团结(虽然可能是群体无意识的),更有凝聚力和归属感,但同时也有更多的约束,可能让一些新人感到不适应。

最终南开自然博物社选择的是偏大陆派的自由模式,但也明确了社团的组织架构,并沿用了台湾派最初带来的自然名。

自然名:

自然名是指以大自然的生物或现象,来为自己命名。

大家彼此就以自然名互称,往往大伙上山下海筹备活动多年,熟得不得了,却不知道对方身份证上的名字。

在社团内使用自然名的目的是希望借此消除大家之间的差异性,不因年龄、专业差异而产生隔阂甚至高低贵贱之分。

活动记录

社团第一年主要进行的活动有如下:

日常活动

01

日常观鸟、赏花活动:

校园鸟调

春季学期校园鸟调启动!

三月春景一览

鸟调日记

3月24日校园鸟调记录

鸟调日记

学期第三次鸟调

鸟调日记

月末观鸟小记

鸟调日记

4月1日鸟调记录

惊!南开博物社沾花惹草,屡教不改

每月花讯:

四月花讯(多图预警,请在WiFi下打开)

五月花讯,五月花讯增补版

小暑植物图

每日一鸟/花/虫:这里仅举例几篇,想看的同学可以去社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ideyanjiu.com/smxx/2022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