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蛇莓 >> 蛇莓习性 >> 林业科普路边的野花可以不采但
路边的野花可以不采~
但是野草你一定得“采”!
1、泥胡菜:(学名Hemisteptalyrata)
特征:一年生草本,全部茎叶质地薄,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厚或薄绒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有长叶柄,叶柄长达8厘米,柄基扩大抱茎,上部茎叶的叶柄渐短,最上部茎叶无柄。花果期3-8月。
功效: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可治疗乳腺炎,疔疮、颈淋巴炎、痈肿,牙痛、牙龈炎等病症。
2、牛筋草:(学名EleusineindicaGaertn)
特征:一年生草本。根系极发达。秆丛生,基部倾斜,高10~90厘米。叶鞘两侧压扁而具脊,松弛,无毛或疏生疣毛;叶舌长约1毫米;叶片平展,线形,长10-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或上面被疣基柔毛。花果期6-10月。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可以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此草煎水,经常大量服用,自古相传有防疫、抗瘟病时毒奇效。
3、田旋花:(学名ConvolvulusarvensisL)
特征:田旋花,多年生草质藤本,近无毛。根状茎横走。茎平卧或缠绕,有棱。叶柄长1~2厘米;叶片戟形或箭形,长2.5~6厘米,宽1~3.5厘米,全缘或3裂,先端近圆或微尖,有小突尖头;中裂片卵状椭圆形、狭三角形、披针状椭圆形或线性;侧裂片开展或呈耳形。花1~3朵腋生;花梗细弱;苞片线性,与萼远离;萼片倒卵状圆形,无毛或被疏毛;缘膜质;花冠漏斗形,粉红色、白色,长约2厘米,外面有柔毛,褶上无毛,有不明显的5浅裂;雄蕊的花丝基部肿大,有小鳞毛;子房2室,有毛,柱头2,狭长。蒴果球形或圆锥状,无毛;种子椭圆形,无毛。花期5~8月,果期7~9月。
功效:祛风止痒、止痛。主风湿痹痛、牙痛、神经性皮炎。
4、决明草:(学名CassiatoraLinn)
特征:又名草决明、假花生、假绿豆、马蹄决明,豆科决明属植物。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1-2米,叶长4-8厘米,小叶3对,膜质,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花腋生,通常2朵聚生,花瓣黄色,下面二片略长,荚果纤细,近四棱形,两端渐尖,种子约25颗,菱形,光亮,花果期8-11月。常生于山坡、旷野及河滩沙地上。决明主要采用种子进行繁殖。
功效: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之功效,同时还可提取蓝色染料;苗叶和嫩果可食。
5、马泡:(学名CucumismeloL.var.agrestisNaud)
特征:植株纤细,茎、枝有棱,有黄褐色或白色的糙硬毛褐疣状突起。卷须纤细,单一,被微柔毛。叶柄长8-12厘米,具槽沟及短刚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长、宽均8-15厘米,上面粗糙,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脉密被糙硬毛,边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有锯齿,基部截形或具半圆形的弯缺,具掌状脉。花单性,雌雄同株,较小,双生或3枚聚生。雄花:花梗纤细,长0.5-2厘米,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长6-8毫米,裂片近钻形,直立或开展,比筒部短花冠黄色,长2厘米,裂片卵好尊贵长圆形,急尖;雄蕊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药隔顶端引长;退化雌蕊长约1毫米。雌花:单生,花梗粗糙,被柔毛;子房密被微柔毛和糙硬毛,花柱长1-2毫米,柱头靠合,长约2毫米。果实小,长圆形、球形或陀螺状,有香味,不甜,果肉极薄;种子污白色或黄白色,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尖,基部钝,表面光滑,无边缘。
6、蒺藜:(学名TribulusterrestrisL)
特征:蒺藜是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全株密披灰白色绢丝状长柔毛]或白色硬毛。茎淡褐色,从根部分枝,平卧于地面呈蔓生状或略倾斜上升,披稍卷曲的绢丝状长柔毛或长硬毛,柔软强韧,长约10-60厘米,长可达1米。一般生长在山坡、旷野、田间、河岸、路旁。
功效:主要药物疗效为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去风下气,行水化症之药也。其性宣通快便,能运能消,行肝脾滞气,多服久服蒺藜,有去滞之功。1.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2.阴虚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至疾者,俱禁用之。3.肝虚,受孕,二者禁用。
7、旋复花:(学名InulajaponicaThunb)
特征:又名驴儿草、百叶草,多年生草本,茎具纵棱,绿色或微带紫红色。叶互生,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窄长椭圆形。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瘦果长椭圆形,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或水旁湿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旋覆花性喜阳光,根系发达,抗病虫,耐寒、耐干旱、耐土壤贫瘠。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或水旁湿地。
功效: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8、小飞蓬:(学名ConyzacanadensisCronq)
特征:茎直立,株高50—cm,具粗糙毛和细条纹。叶互生,叶柄短或不明显。叶片窄披针形,全缘或微锯齿,有长睫毛。头状花序有短梗,多形成圆锥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3层,披针形,边缘膜质,舌状花直立,小,白色至微带紫色,筒状花短于舌状花。瘦果扁长圆形,具毛,冠毛污白色。种子繁殖。小飞蓬幼苗除子叶外全体被粗糙毛。子叶卵圆形。初生叶椭圆形,基部楔形,全缘。成株高40~厘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全体被粗糙毛。叶互生,条状披针形或矩圆形,基部狭,顶端尖,全缘或微锯齿。边缘有长睫毛。头状花序,密集成圆锥状或伞房状。花梗较短,边缘为白色的舌状花,中部为黄色的筒状花。瘦果扁平,矩圆形,具斜生毛,冠毛1层,白色刚毛状,易飞散。小飞蓬为一年生或越年生杂草。主要靠种子繁殖。10月初发生,10月中、下旬出现高峰期,花期在次年6~9月。
功效:清热利湿,散瘀消肿。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胆囊炎;外用治牛皮癣,跌打损伤,疮疖肿毒,风湿骨痛,外伤出血;鲜叶捣汁治中耳炎,眼结膜炎。
9、野燕麦:(学名AvenafatuaL)
特征:乌麦、燕麦草,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植物,是为害麦类等作物的杂草。又称铃铛麦。中国各省均有分布。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无毛,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叶片扁平,微粗糙,或上面和边缘疏生柔毛。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形,分枝具棱角,粗糙;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其节脆硬易断落,颖草质,几相等,外稃质地坚硬,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芒自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膝曲,芒柱棕色,扭转。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花果期4-9月。
功效:性味和功用甘,温。归肝、肺经。补虚,敛汗,止血。用于自汗、盗汗、虚汗不止,吐血,崩漏。常用量15~30克。野燕麦全草功效基本同果实,用于吐血,血崩,白带,便血,自汗,盗汗。常用量15~60克。
10、蛇莓:(学名Duchesneaindica(Andr.)Focke)
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粗壮。匍匐茎多数,长30-cm,有柔毛,在节处生不定根。基生叶数个,茎生叶互生,均为三出复叶;叶柄长1-5cm,有柔毛;托叶窄卵形到宽披针形,长5-8mm;小叶片具小叶柄,倒卵形至菱状长圆形,长2-3cm,宽1-3cm,先端钝,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均有柔毛或上面无毛。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5-2.5cm;花梗长3-6cm,有柔毛;萼片5,卵形,长4-6mm,先端锐尖,外面有散生柔毛;副萼片5,倒卵形,长5-8mm,比萼片长,先端常具3-5锯齿;花瓣5,倒卵形,长为5-10mm,黄色,先端圆钝;雄蕊20-30;心皮多数,离生;花托在果期膨大,海绵质,鲜红色,有光泽,直径10-20mm,外面有长柔毛。瘦果卵形,长约1.5mm,光滑或具不明显突起,鲜时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河岸、草地、潮湿的地方。
功效:主治热病,惊痫,感冒,痢疾,黄疸,目赤,口疮,咽痛,痄腮,疖肿,毒蛇咬伤,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烫火伤,跌打肿痛,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凉血止血之功效。
图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