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溃疡方(阅历用药)
乌贼骨20g、白芨10g、蒲公英20g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调气三药(阅历用药)
陈皮6g、枳壳6g、桔梗6g
用于中焦气滞证。陈皮理气;枳壳降气;桔梗升气。
3、止呃(呕)三药(阅历用药)
夜交藤50g、旋复花6~9g、柿蒂9g
本方为名医效方,起源于民间口口相传。夜交藤用50g有交通阴阳、沉着止呕逆的效用,临床常与刀豆子20g、连翘30g实用,可温胃止呕逆,清热和胃除呕逆。
4、疏肝调气五药(自拟方)
炒香附12g、郁金12g、栀子6g、神曲15g、苍术6g
用于气机瘀滞引发的脾胃不适,加味治之罕见佳效。
5、起落纳化汤(自拟方)
柴胡6g、枳壳6g、白术15g、鸡内金10g
用于升清降浊、健脾化食。可治气机不畅、纳食不香。
6、痞满五药(阅历用药)
炙杷叶9~12g、苏子3~6g、杏仁6~9g、橘红9~12g、降香9~15g
源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调节冠芥蒂、心肌炎、胃炎等,展现为胸闷或胸脘痞满者可用之。
7、利胃通腑方(阅历用药,参照仝小林教师用药阅历化裁而来)
太子参15g、党参10g、枳实6g、枳壳6g、炒榔片3~10g、炒卜子30g、二丑2g、大黄6g、虎杖15g
治腹胀见大便不畅者。亦可用于食滞胃肠、排便不畅或排便黏滞洁具者,时时服3~7剂收效。
8、便秘罕用系列方(阅历用药)
(1)当归30g、肉苁蓉30g、升麻6g、锁阳10g,可用于阳虚便秘。
(2)生地10~30g、麦冬10~30g、元参10~30g,增液汤可用于阴虚便秘。
(3)生白术30~60g、生地20~30g、升麻10g,末年脾虚便秘,多用于以大便头干为主症者。
(4)瓜蒌30g、杏仁6g、升麻6g,宣肺润肠通便。
(5)枳实10g、生白术30~60g、荷叶6g,可用于腹胀便秘。
(6)皂角2~3g或皂角粉0.5~1g,有纯洁肠道的效用,便通即停,弗成久服。
(7)生白芍30g、炒白芍30g、赤芍15g,三药实用对肝郁血虚便秘有良效。
9、中末年保健三药(阅历用药)
北沙参10g、丹参20g、制首乌12g
本方有抗苍老、调气血、和脏腑之效用;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减速苍老。
10、末年保健四药(阅历用药)
北沙参10g、丹参20g、制首乌12g、石斛20g
本方守护脾胃、抗苍老,为末年保健妙方。
石斛既能养胃阴又通血痹,末年人满身性能降落,见舌尖少苔者宜,格外是通常脾胃弱小、食纳欠安用之疗效佳,故治末年病先护脾胃。
11、平补肝肾四药(阅历用药)
女贞子20g、旱莲草10g、枸杞15g、仙灵脾20g
成果:平补肝肾。
主治:肝肾虚损见腰膝酸软,目昏不清,夜寐多梦者。
肝肾虚亦可用二至丸(女贞子20g、旱莲草20g)滋养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而至的头晕、耳鸣、失眠、咽干、衄血。
12、头痛系列方(阅历用药)
(1)石楠藤10~20g、白芷6g、川芎6~15g、天麻10~15g、蔓荆子10g,可做为头痛根基方加减运用。
(2)土茯苓蔓荆子药组:土茯苓30~60g、蔓荆子10g,可用于治湿浊头痛,或顽强性头痛见头蒙者。
(3)头痛组方:川芎6g、白芷6g、藁本9g,可治头痛遇风加剧,或梳头时头皮痛者。
13、扶正四药(阅历用药)
黄精20g、太子参15g、枸杞15g、仙鹤草30g
浩气不够,见乏力疲乏,膂力不支,或稍劳即累者。此四药可用于亚健壮之疗养。
14、解郁通络方(自拟方)
生麦芽20~30g、郁金15g、佛手·10g、香橼10g、青皮6g、苏梗10g、路路通10g、莪术3g、橘络3g
肝郁日久,久病入络。症见胸胁胀痛,食纳不香,善嗟叹,大便不畅,舌下络脉青紫者。
15、升血小板、白细胞药组(阅历用药)
(1)仙鹤草30g、虎杖20g、鸡血藤30g,验方参预应症方药中可抬高白细胞。
(2)虎杖20g、生地20g、鸡血藤30g、女贞子15g,可参预应症方药中有抬高血小板之成果。民间调节血小板节减验方:黄鼠狼去皮、内脏后,焙干研细粉与白面焙成干饼食用,天天用药粉10g,验之有用,可资参考。
16、三仙汤(阅历用药)
仙茅9~15g、仙灵脾9~20g、仙鹤草15~20g
亦称为亚健壮三药,调节不明原由的劳累无力,无痰无热,影象力降落。
17、调气四药
柴胡6g、苏子6g、桔梗6g、枳壳6g
经云:“肝居于右,气升于左,肝主升,肺主降。”为了适应机体气机左升右降之势,方用柴胡、桔梗主升;枳壳、苏子主降,用此四药可调达气机。
18、口疮四药即其余法子运用(阅历用药)
银花10~30g、银柴胡9~15g、生甘草6~12g、大黄3~12g
口疮早期,罕用本方解毒,清湿热,降浊气。
临床运用:
(1)湿热重者上方加茵陈蒿汤(茵陈10~30g、栀子10g、大黄6~10g)。
(2)口疮日久,绸缪不去,屡屡爆发者,可在上方底子重用生黄芪、银花(或银花藤)、当归各30g(童子用量10~15g),养阴益气活血。
调节口疮罕用系列方药:
(1)早期,加蛇莓草20g、木贼草15~20g。
(2)日久,加女贞子10~20g、仙灵脾15g、麦冬15g、元参15g。
(3)口疮痛楚残暴,加全蝎6g。
(4)伴口苦咽干加小柴胡汤,此中减党参改用元参15g。
(5)大便干枯,数日弗成,加芦荟1g、大黄3g。
(6)突矬吴茱萸粉调醋贴足心,男左女右。
(7)明矾50g,淘米水煎汤泡足,1剂可用数次。
19、散风定痛汤(祖传秘方)
破故纸9~12g、白蒺藜9~12g
本方为祖传秘方,治牙痛神效。方中破故纸具备助命门真火,带领虚火下行的宗旨,白蒺藜散风定痛。实用于各类牙痛。
临床运用;
(1)牙龈肿痛、口臭,多属微热,合清胃散(生地10~15g、知母9g、当归6g、升麻6g、黄连6g)治之。
(2)若牙痛,牙龈部分长疱,属热邪内蕴者,加银花藤60~90g、生甘草10~20g、连翘30g、栀子10g、大黄6~12g。
(3)火牙,加生石膏30g、细辛5g,水煎放凉后,漱口,天天3~4次。
(4)牙齿松动者,多为肾虚或肾虚挟胃热,本方合玉女煎(熟地30g、石膏10g、知母9g、麦冬15g、怀牛膝15g)治之。
(5)三叉神经痛(脸颊痛),加平肝熄风药。僵蚕15g、地龙15g、蝉蜕15g、钩藤20g、石决明20g、桑叶6g、白芷6g、白蒺藜10~15g、生甘草10g,亦可加当归20~30g、白芍20~30g、炙甘草10g。
20、醒神三药(阅历用药)
益智仁9~12g、石菖蒲6~9g、茯苓9~15g
本方有醒神之效用,可治疲倦嗜睡;也可与六味地黄丸相配,调节和提防末年呆板。
21、加减六味地黄汤(自拟方)
熟地30g、山药20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枸杞15g、女贞子20g
成果:滋阴补肾。
主治:腰膝酸软,头子昏迷,耳聋耳鸣,冷汗遗精,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兄弟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转发此文
平生幸运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