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蛇莓 >> 蛇莓形态 >> 李碧华青蛇眼为情苗,心为欲种
??看过徐克的电影,徐导没拍的恰是原著的灵魂。电影里白蛇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法海顿悟了佛法懂得了慈悲。原著里,白蛇生子完立即被镇压,青蛇杀了许仙,法海因为心魔放过了青蛇,千年后又是一个轮回,出水的白蛇又走向了她的意中人。
??与民间故事相比,原著里每一个人都是复杂而又真实的,白蛇爱许仙,青蛇也爱,许仙爱白蛇和青蛇,许仙可以是虚伪的,法海也可以是懦弱的,“佛性”“人性”“妖性”,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我喜欢这样深刻的人性,懦弱、贪婪、欲望,在爱情虚壳下的勾心斗角,在人伦关系中的尔虞我诈,许下“永远”和“一辈子”的种种承诺后频频背叛……这些在命运绝笔处的书写,实乃人间事的再现,每个人都能在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不禁慨叹生生世世的人都难以顿悟,不断轮回。
??《青蛇》里有这样两段:
“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地,相间地,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是的,法海是用尽千方百计博他偶一欢心的金漆神像,生世伫候他稍假词色,仰之弥高;许仙是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贴心灵,但只因到手了,他没一句话说得准,没一个动作硬朗。万一法海肯臣服呢,又嫌他刚强怠慢,不解温柔,枉费心机。”
??这与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着实相像了,有人常会将二人比较,在我看来却是两种风格,何苦要分个高下:李碧华笔下处处有妖的魅,看多了是入幻境,而张爱玲的字里行间尽是世态炎凉,阴暗、丑恶、卑劣都入木三分,看了才明白这样的“人性”就在身边。
??引一段书评结尾“李碧华对爱情的态度是矛盾的,故事新编的几本小说中她嘲弄爱情,撕下爱情神圣的面具;然而,在青楼梨园中,她又不遗余力地写尽生死之爱。”
??“我们明知自己不是戏台上的生旦净末,也明知世上没有寻情的女鬼,然而仍醉心于这样的故事在心里赞慕这样的爱情。他们代表的那一个时代的爱情,在当代社会已不复存在,而这种缺失是对现世的莫大的讽刺。”
itsRock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