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蛇莓 >> 蛇莓形态 >> 悦读林海山middot海middo
我的思乡梦
檀
头
山
春日
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春意浓了。
我兴致勃勃地翻阅着《印象象山·名景》,突然眼前一亮:蓝天悠悠,碧海无垠,青山连绵,沙埕葱茏,空旷柔和的金沙滩和精巧别致的卵石滩隔埕相望,仿佛深情的姐妹,相视无言却又彼此挂牵。
这不是檀头山的姊妹滩吗?那是我的故乡呀!我差点激动地喊出来,尽管离乡多年,但这山、这海、这沙滩,一瞬间击中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打开了记忆深处关于春日故乡的瑰丽的梦……
彩色的梦
我的故乡檀头山,四面环海,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小岛。故乡的山,在春天里是极有看头的。和煦的春风一吹,仿佛有个阔绰的画家,将成桶成桶的颜料哗啦啦地泼下来,染得满山遍野都是花花绿绿的。郁郁葱葱的树木,火红火红的杜鹃花,碧绿碧绿的草,金黄金黄的油菜花,一块块,一片片,一坡坡,那么明艳,那么壮美。没过多久,蚕豆花开了,白中透紫,一畦一畦,伴在油菜花旁,安静地倾听小小黄花的絮絮低语。萝卜花也开了,粉紫粉紫的,引得蜜蜂蝴蝶忙个不停。蓝蓝的婆婆纳、黄黄的蛇莓、粉粉的醡浆草,这些草地上的“星星”也等不及了,若隐若现,错落有致,绵延不绝,别有一番风趣。艳丽的杜鹃花快要谢了的时候,栀子花悄然怒放了,这里一簇簇,那儿一丛丛,瓷白纯净的花朵随风摇曳,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让树上的鸟儿叫得更欢了。
微风抚过,带着山花的香味儿撞进人们的怀里,我们这些孩子的心醉了。我们呼朋引伴,走出家门,奔向山野。
路边的野果熟了,红的、绿的、黄的,一串串,一颗颗,挂在枝上,可诱人了。有一种叫黄葡艿的,小小的,绿绿的,就像缩小版的猕猴桃。贪嘴的我们看见了总会摘一颗放嘴里,酸涩的味儿,不太好吃,但是我们仍旧一边走,一边吃,只吃得满嘴又苦又麻才罢休。
看够了小鸟在树上的来回跳跃,听够了小溪叮叮咚咚的歌唱,摘够了芬芳扑鼻的小花,捉够了草丛里蹦跳着的蚂蚱,我们乏了,累了。这时,我们会悄悄地钻进一旁的油菜地,躺在里边。蓝天,白云,绿叶,黄花,说不出的赏心悦目。深深呼吸,嘴里鼻子里,全是清香甜蜜。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身体渐渐轻盈起来,奇异起来,我也仿佛化身为一朵油菜花,融入了这色彩斑斓的梦境……
宁静的梦
故乡的海,在春天里是极有乐趣的。洁白的浪花很细很细,很柔很柔,就像刚抽出的嫩芽,刚结出的花苞,它们总是在海岸边轻柔地舞动一会儿,而后静静地退去。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海。每当晴天,我总是跑到山岗上,眼睛定定地望着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天是那样低,海是那样蓝,看着看着,碧蓝的海水不知怎的就荡漾在了心里,此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就像没有云彩的天空,宽宽的,静静的。
我也喜欢去离家不远的一处海滩。这里没有细腻柔软的沙子,有的只是层层叠叠的比鹅蛋还大的卵石。每一块卵石颜色不一,玛瑙红的、松青的、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蓝宝石般发亮的,一条条,一块块,相互交错着。明媚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卵石滩上,它们一下子亮闪闪了,好像眼前的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在一冬的沉寂后欣欣然张开了眼,舒展开身子,正在欢喜地接受大海的拥抱。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这些卵石是天上的仙女们腰间挂着的玉石不小心落到了这里的吗?
海浪一卷一卷地涌上来,轻轻地抚着卵石。卵石更灵动了,更润泽了,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幸福的光芒。我脱了鞋,赤着脚,踩在卵石上,温温的,润润的,舒服极了。莫非,卵石上面有暖阳的爱抚,有浪花的亲吻,有细沙的叮咛吗?海风缓缓地吹动,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脸颊。顿时,心中瞬间有了无比的快乐。
温情的梦
檀头山是极小的一个岛,小得我们总是盼着到外面去看看。我们憧憬着去一趟石浦镇上,我们梦想着走到更远的地方,可这涨退的潮汐和拥挤的小船总让我们望眼欲穿。一旦成为难得的幸运儿,能够跟着大人出岛,我们就像过年一般高兴,连续几天都会被大小伙伴们围拢着,任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情,而骄傲的语气除了把石浦的见闻一遍遍地述说之外,更是平添了我们几分不可一世的骄傲。但是,机会总是难以匹配小伙伴们渴望的心,那些留守的孩子总是泪汪汪地看着父母坐船而去,然后垂头丧气地盘算着父母回来的时间。终于捱过那难熬的等待后,小伙伴们雀跃着奔向山岗,蹦蹦跳跳地哼歌清唱,踮着脚站在山岗远远地望向远方的码头。终于,父母坐的那只船出现在视线里了,小伙伴们总会激动地跑下山,跑向海边,扑进父母的怀,把焦虑的等待和思念的难捱化成见到父母的喜悦和对小玩具小食品的期待。
而我则更喜欢去海边耙沙蛤。姊妹滩北面的里沙头盛产沙蛤,农历三月三前后这里就成了耙沙蛤的狂欢节。每当退潮时,附近几个村庄的人们几乎都涌到了沙滩上。大人们扛着锄头、挂着竹箩,小孩子们挎着竹篮、带着铁铲,把里沙头占得满满当当。爸爸弯着腰、握着锄,挖坑、耙地一气呵成,锄头耙过的地方,很快露出了一条长长的水坑,圆圆的印着各种花纹的沙蛤此时无处躲藏,动作麻利的妈妈赶紧捡起来放到随身带着的竹箩里。爸爸像牛耕犁似的有节奏地往后退,妈妈不紧不慢地跟随着,弯腰,捡起,弯腰,捡起……远处,海浪轻柔地翻卷着,波光闪动,白色的海鸥盘旋低飞,“欧欧”叫着,仿佛就是一曲生动的田园牧歌。
我们几个孩子呢,自然也不闲着。平时不让我们碰的铁铲,这会儿随我们挥舞了。刚开始还很卖力地用铁铲东挖西掘,认真地找沙蛤。后来,看看篮子里有一些沙蛤了,觉得自己好像圆满完成任务了,就找乐了。一会儿找隔壁的男孩子切磋“铁铲功”,一会儿挖个大水坑,整个身子趴在里头,一会儿跑到妈妈身边,要么抢着捡沙蛤,要么从妈妈提着的竹箩里捞一些沙蛤放到自己的竹篮里。更有趣的是,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耳语了几句,互相使个眼色,然后各自悄悄地跑到爸爸身后,装作亲热的样子,拉着爸爸的衣服慢慢往后退。越来越近了,越来越近了!就要碰到了!一、二,撤!两个爸爸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在大家的哄笑中,果然屁股撞屁股了!
哎哟——
哈哈哈……
海浪哗哗,清风阵阵,人影绰绰,笑语盈盈……
故乡的山,到底藏了多少美,谁也道不清。故乡的海,究竟留了多少故事,谁也猜不尽。
那些久远的记忆,旖旎了岁月,氤氲了时光,伴着我的四季,定格了我的永恒。这悠远的景、浓烈的情,和耳边响起的宗次郎《故乡的原风景》,成了我一生不愿醒来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