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

泡儿

发布时间:2020/11/15 2:44:46   点击数:

春末夏初,繁花落尽,红消香褪的时候,自然界来了一伙泡儿。

深山野林,桥前屋后,一梢雨一夜风,泡儿就探出头来。红红的,小小的一个,有圆圆的像个小蘑菇,椭圆的像个奶头,色泽鲜艳,极是招摇,又可人爱。最妙是滋味酸甜,清香满口。泡儿有乔木灌木,有长在悬崖峭壁,有茸茸地匍匐在草地间。种类有四五种之多,乡人也不识得,都呼为泡儿。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的覆盆子,乡人唤作鸟泡儿,一般长在山壁上,长条条的一根伸出来,弯弯地往下坠着,枝条上有倒刺,红红的泡儿长在叶底,遮着艳色,似乎想以这样的手段藏宝纳珍。只是它不该长得那样高,人从底下走,“裙底风光”一览无余,徒生出招摇来。鸟泡儿熟了是朱红色,一颗一颗的珊瑚般结成小球,绿色的果蒂分作五瓣,贴在红红的泡儿后,神气活现,活像个领结。

覆盆子有两种,一种是小小的椭圆形状的鸟泡儿,另一种大些,形状像牛的乳头,乡人称为牛奶泡,不仅形似,吃起来不酸,清甜醇香,似乎真有股奶味儿,山间也难得遇到。

茅莓,和覆盆子长得很像,然而没有什么吃头。似乎是泡儿里滥竽充数的,倒不是小,而是很敷衍地几个小珊瑚珠结成一个泡儿,甜也不特别甜,酸也不特别酸,汁水也不特别丰富,就意思意思一下。

蓬蘽,是如草般贴地长的,摘下来是空心的,一般都是摘果不摘蒂。石门一带叫做地泡、空心泡或“蚕泡”,不知道为何和蚕联系在一起,或者是形状像茧?春天开白色小花,花朵比别的泡儿开的花更大,所以泡儿也大,在肥沃的土地上曾采过有小酒盅那么大的,一颗颗小小溜圆的颗粒攒成帽子一般的泡儿,软软地,放嘴里一含,一唆,汁水满溢,甜的像五月的阳光,抑制不住地嘴角上扬,心情欢悦。

另外还有一种蛇莓,叫做蛇泡儿,据说是给蛇吃的,蛇游过时会吐口水在上面,有微毒,总是和蓬蘽长在一处,所以常有人认错。

其实极好认,蓬蘽是圆圆的小颗粒紧紧挨在一起结成泡儿,蛇莓是泡儿上长出小枝丫来;蓬蘽是空心的,蛇莓不空心;蓬蘽个头大些,蛇莓个头都偏小;蓬蘽颜色有变化,未熟时是青色,微熟为橘红,熟了为正红,熟透了是暗红,蛇莓从青色到红,一红便是大红。据说蛇莓味道很淡,没甚吃头,所以也无人去吃。

桑葚,又叫桑泡的,比较普遍和知名,就无需赘言了。还有刺泡儿,不算美味。

到了夏天暑假,河边还有黑色的乌刺泡,吃了舌头紫黑,手指头也乌紫,味道不甜,不过是好玩罢了。

还有一种泡儿比以上几种都更为奇特和少见,叫做茶泡儿。茶泡儿长在油茶树上,分为圆形和叶状,又叫茶泡儿和茶耳,清明前后出现。据说是油茶树的一种变异物,乡间说是假茶果,属于春夏之交一股清气酝酿而成。

茶泡刚结成时,模仿茶果的形状,油亮有光泽,渐渐如充气般长大,或如茶果晒足了阳光般红紫,或如桃如瓜如椒,各种不受控制奇形怪状。这个时候表皮有一层细毛,入口极为青涩麻口。成熟了后会开始蜕皮,外皮褪尽,表皮成了一种光滑的乳白色。茶泡也是空心的,囊里长着厚厚的茸毛,吃的时候得用指甲把茸毛刮掉。味道清甜,有点像台湾特产莲雾,一股子清爽的味道,不过比莲雾要甜。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茶泡特别旺盛,姐姐们带着我们一群小伙伴在屋后边的山里,自家的油茶树上摘了各种形状的茶泡,带到我家,请外婆当裁判,开了一个小小的茶泡儿会。

在老屋后的天井边,搬了长条的屠凳,大家把各自摘的茶泡洗干净,规头尾序地放好,外婆从厨房的琐事里抽身出来,嘴角藏着一丝笑,甚为正经严肃地品评了我们的作品。我记得有像个大辣椒的,还没有脱皮,是青红色的,有个像小黄瓜的,还有一头尖一头圆的,还有皱皱巴巴的说不出形状,长大后才知道像蟠桃形象。最多最普遍的还是像桃子形状的,带着小尖儿,所以也有把茶泡叫茶桃的。

外婆一个一个拿起来看完形状,又慎重其事地拿菜刀切下一块来尝尝味道。为什么记得这样清楚,是因为没有褪皮的外婆也尝了,我想一定很难吃。最后公布出一二三名,于是大家欢欢喜喜,把剩下的分了玩去。

这件事情这样深刻地印在我的记忆里,除了从那以后我再没有见过那么多奇特的茶泡,更多的是外婆会那样顺着小孩子的心意,认真充当小玩意般的裁判,她那样慎重地拿起一个茶泡细细品评,好像慎重地捧着一颗童心。那种温柔的意味,一生也难忘。

总之茶泡结成的时节,是小孩们撒欢的时节。连我这样管束特别严的小孩,也可以随着姐姐们上山去摘茶泡,都是划分在自己山里的茶树,大人似乎就放心得多。我永远忘不了有一天,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茶泡,我一直往山上走,走到天色有点暗下来,我似乎忘记了害怕,只在一心寻找树上有没有茶泡。在有点远的山头上,已经没有人家住了,一棵矮矮的油茶树,长在悬崖边,上面结了两个茶泡,其中一个又大又圆,刚刚褪完皮,完美的乳白色,饱满,没有一丝皱纹。茶泡一褪完皮,风一吹就开始萎缩了。而这个恰到好处,好像我在到处寻找的时候,它就在抓紧褪皮,它褪完皮我就刚好赶到。

树不高,我的个头爬在一根叉上,刚好摘下。我捧着这个茶泡,心里满满的全是喜欢,开始往山下走,天色渐渐黄昏,半路上碰见了来找我的关姐,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完美的茶泡献宝一样给她看,她却似乎不以为然,一脸要说我说不出口的样子,她小时候有些口吃,不爱说话。我回到家,是被骂了一顿还是怎么了,我记不清了。那个茶泡味道究竟如何我也想不起来了,但是有一个春天我曾经摘过一个最好的茶泡,我曾经那样欢喜凭自己的力量摘到了一个好茶泡,永远也不会忘怀。

后来上学了就很少摘茶泡了,似乎是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好像山上茶泡也没有小时候那么多和丰富了。记忆里最后一次吃茶泡,似乎要算到十几年前。

吃茶耳到是上个月的事情。茶耳是结在油茶树的叶子上,算是叶子的变异体。形状当然也像叶子,不过是立体加粗的叶子,厚实,红红白白的,像耳朵一样肉肉的,估计是因为这样才被叫做茶耳吧。

茶耳也褪皮,褪皮后一样会变成乳白色,清甜爽口。

茶耳比茶泡要常见些,差不多的油茶树上都会结,茶泡确实越来越见不到了。

和泡儿一起的,是清甜的童年回忆,一口一个泡儿,借着那清甜的味道,短暂沉浸在童年无忧的时光里,好像又漫山遍野地撒欢,玩笑,生活里只有一个一个的泡儿。

这些泡儿成长期和成熟期都很短暂,和春夏间的交接一样,阳光炽热一些,雨再连绵一些,就没有了。还没等你吃够,尝遍,咂摸出个滋味来,就如梦幻泡影一般,消失了。

石门话里头有泡儿这个词,用来形容一种夸夸其谈、做事毛躁、空口说白话、不踏实的人。比方说“某某啊,真是个泡皮”“他做事不行,不得了的泡,有几泡啊?硬是甩松来泡”;或是骂人“你泡个什么,一点真材实料都没有。”

或许因为泡儿是空心的,又极易膨胀,不结实,耐不得久,来得快也去得快,所以来形容这样的人吧。

乡间还有句话,泡果好吃,泡人莫做。是实在话。

张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ideyanjiu.com/smxt/1944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