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

珞珈山上的植物世界1

发布时间:2021/7/1 20:21:49   点击数:

第一次抱着识别的目的拍植物,回来之后发现很多照片的特征都比较模糊,于是废了许多,对着书查种查类的时候又有许多不甚确切,不敢轻易定下,于是又废了许多,怪道万事开头难,做起来也真是费劲。虽有谨慎核实,但水平所限,如有错误,请不吝赐教。

附地菜

附地菜(学名:Trigonotispeduncularis)为紫草科附地菜属的植物,别名“地胡椒”。

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茎通常自基部分枝,纤细。匙形、椭圆形或披针形的小叶互生,基部狭窄,两面均具平伏粗毛。螺旋聚伞花序,花冠蓝色,花序顶端呈旋卷状。4枚四面体形小坚果。花期5~6月。

分布在亚洲温带、欧洲东部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内蒙古、新疆、江西、福建、云南、东北、甘肃、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米至4,米的地区,多生于丘陵草地、平原、田间、林缘或荒地,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小窃衣

小窃衣(学名:Torilisjaponica)为伞形科窃衣属的植物。

除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省区外,全国各地均产。生长在杂木林下、林缘、路旁、河沟边以及溪边草丛,海拔-米。分布于欧洲、北非及亚洲的温带地区。

果和根供药用,果含精油、能驱蛔虫,外用为消炎药。

上图毛茸茸的部分是小窃衣的果实。窃衣之所叫“窃衣”,其实就是因为它的果实能挂到人的衣服上。

蛇莓

蔷薇科,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小叶片倒卵形至菱状长圆形,长2-3.5(-5)厘米,宽1-3厘米;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5-2.5厘米;瘦果卵形,长约1.5毫米,光滑或具不明显突起,鲜时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8-10月。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

蜈蚣草

蜈蚣草(学名:PterisvittataL.,)是凤尾蕨科,凤尾蕨属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厘米。根状茎直立,短而粗健,木质,密蓬松的黄褐色鳞片。叶簇生;柄坚硬,深禾秆色至浅褐色,叶片倒披针状长圆形,一回羽状;顶生羽片与侧生羽片同形,互生或有时近对生,中部羽片最长,狭线形,不育的叶缘有微细而均匀的密锯齿,几乎全部羽片均能育。

广布于中国热带和亚热带,以秦岭南坡为其在中国分布的北方界线。北起陕西、甘肃东南部及河南西南部,东自浙江,经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西达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南到广西、广东及台湾。生钙质土或石灰岩上。

该种从不生长在酸性土壤上,为钙质土及石灰岩的指示植物,其生长地土壤的pH为7.0-8.0。

红果黄鹌菜

红果黄鹌菜(学名:Youngiaerythrocarpa)是菊科黄鹌菜属植物,根细,生多数细根与须根,茎单生,直立,全茎多分枝,生长于海拔-米的山坡草丛、沟地及平原荒地

不小心把它碰秃了orz

红花檵木

红花檵木(拉丁学名: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又名:红继木、红梽木、红桎木、红檵花、红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长1~2cm,花3~8朵簇生于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4~5月,花期长,约30~40天,国庆节能再次开花。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果期8月。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花、根、叶可药用。

红花酢浆草

红花酢浆草,中药名。为酢浆草科植物红花酢浆草OxaliscorymbosaDC.的全草。分布于全国各地,栽培,亦有野生。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之功效。常用于咽炎,牙痛,肾盂肾炎,痢疾,月经不调,带下;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烧烫伤。

凌霄

凌霄(学名:Campsisgrandiflora(Thunb.)Schum.)是紫葳科、凌霄属攀援藤本植物。茎木质,表皮脱落,枯褐色,以气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侧脉6-7对,两面无毛,边缘有粗锯齿;叶轴长4-13厘米;小叶柄长5(-10)毫米;顶生疏散的短圆锥花序,花序轴长15-20厘米;花萼钟状,长3厘米;花冠内面鲜红色,外面橙黄色,长约5厘米,裂片半圆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筒近基部;花柱线形,长约3厘米;蒴果细长如豆荚,先端钝,每果含种子数粒。花期5-8月。

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有栽培。生性强健,性喜温暖;有一定的耐寒能力;生长喜阳光充足,但也较耐阴;在盐碱瘠薄的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但生长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好。

可供观赏及药用,花为通经利尿药,可根治跌打损伤等症。

爬山虎

爬山虎(拉丁名: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是多种植物的别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呈黄绿色,浆果紫黑色。

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破瘀血、消肿毒;果可酿酒,但它的根会分泌酸性物质腐蚀石灰岩,它的根会沿着墙的缝隙钻入其中,使缝隙过大,严重可至墙体碎裂倒塌。

小学有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当时不知道爬山虎是什么,就以为是一种老虎,因此这篇课文迷惑了某人几乎一整个童年。

井栏边草

井栏边草(学名:PterismultifidaPoir.)是凤尾蕨科,凤尾蕨属陆中小型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4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多数,密而簇生,叶片卵状长圆形,一回羽状,羽片通常对生,无柄,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有时近羽状,能育叶有较长的柄,羽片狭线形,叶轴禾秆色,稍有光泽。

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越南、菲律宾、日本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米以下的墙壁、井边及石灰岩缝隙或灌丛下。

井栏边草全草入药,味淡,性凉,能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收敛、止血、止痢之功效。

求米草

求米草(学名:Oplismenusundulatifolius(Arduino)Beauv.)是禾本科、求米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秆纤细,基部平卧地面,节处生根,上升部分高20-50厘米。叶鞘短于或上部者长于节间,密被疣基毛;叶舌膜质,短小,长约1毫米。圆锥花序长2-10厘米,主轴密被疣基长刺柔毛;花柱基分离。花果期7-11月。

分布于世界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南北各省区,在云南分布于昭通、贡山、昆明、文山和富宁。常生长于海拔-米的山坡疏林下。

求米草草质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整个植株在生育朋内,均可饲用,又可调制干草,是较为理想的放牧草。牛、羊都喜食,此外,求米草是保土植物。

大灰藓

大灰藓又名多形灰藓,为灰藓科灰藓属下的一个种,植物体形大,枝叶与茎叶同形,春末夏季成熟。这种苔藓一般长在石头上,树上很少。

??

树上的苔藓都是上面那种,手感软绵绵的,拍的时候意识不够,没有拍出丝的形态,下次一定趴在树上看清楚()

薜荔

薜荔(学名:FicuspumilaLinn.)又名凉粉子,木莲等。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两型,不结果枝节上生不定根,叶卵状心形。产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台湾等地。瘦果水洗可作凉粉,藤叶药用。

苏木蓝

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先除去心部再晒干备用。止咳,止血,敛汗。用于咳嗽,自汗;外用治外伤出血。

阔鳞鳞毛蕨

阔鳞鳞毛蕨(学名:Dryopterischampionii(Benth.)C.Chr.)是鳞毛蕨科、鳞毛蕨属陆生中型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80厘米。根状茎横卧或斜升,棕色、全缘的鳞片。叶簇生;叶柄禾秆色,密被鳞片;鳞片阔披针形,边缘有尖齿;叶片卵状披针形,二回羽状,小羽片羽状浅裂或深裂;羽片基部的近对生,上部互生,卵状披针形,侧脉羽状,在叶片下面明显可见。叶轴密被基部阔披针形,边缘有细齿的棕色鳞片,叶草质,干后褐绿色,孢子囊群大,在小羽片中脉两侧或裂片两侧各一行,囊群盖圆肾形,全缘。

分布于中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东、香港、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日本、朝鲜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米的山坡疏林下或灌木丛中。

阔鳞鳞毛蕨的根茎药用。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平喘,止血敛疮,驱虫之功能。主治感冒,目赤捉痛,气喘,便血,疮毒溃烂,烫伤,钩虫病。

疏头过路黄

过路黄(拉丁学名: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别名:金钱草、真金草、金银花、走游草、铺地莲等,属报春花目,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短毛或近于无毛;叶、萼、花冠均有黑色腺条。茎匍匐,由基部向顶端逐渐细弱呈鞭状,长20~60cm。生长在山坡、路旁较阴湿处;河南、陕西及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也有分布。

全草可供药用,为药典收录的正品金钱草药材。治尿路结石,胆囊炎,胆结石,黄疸性肝炎,水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及毒蕈和药物中毒;外敷治火烫伤及化脓性炎症。

虎尾铁角蕨

虎尾铁角蕨(学名:AspleniumincisumThunb.)是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别名:地柏枝、野柏树、铁脚洞里仙、丹雪凤尾、伤寒草、止血草、止血丹、石蜈蚣、小雉鸡尾、墙锦、万年柏、洞里仙,植株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横卧,先端密被鳞片;鳞片狭披针形,长3-5毫米,宽不超过0.5毫米,膜质,黑色,略有虹色光泽,全缘。叶密集簇生

窃衣

窃衣,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窃衣Torilisscabra(Thunb.)DC.[ChaerophyllumscabrumThunb.]和小窃衣Torilisjaponica(Houtt.)DC.的果实或全草。窃衣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小窃衣分布几遍全国。具有杀虫止泻,收湿止痒之功效。常用于虫积腹痛,泄痢,疮疡溃烂,阴痒带下,风湿疹。

边缘鳞盖蕨

边缘鳞盖蕨(学名:Microlepiamarginata(Houtt.)C.Chr.)是姬蕨科、鳞盖蕨属植物。植株高约6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锈色长柔毛。叶远生;叶柄长20-30厘米,粗1.5-2毫米,深禾杆色;叶片长圆三角形,先端渐尖;羽片20-25对,基部对生,远离,上部互生。侧脉明显,在裂片上为羽状,2-3对。孢子囊群圆形,每小裂片上1-6个,向边缘着生;囊群盖杯形,长宽几相等,上边截形,棕色,坚实,多少被短硬毛,距叶缘较远。

分布于中国、日本、新几内亚岛、越南、斯里兰卡至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生长于海拔-1米的林下或溪边。

全草或嫩叶可以入药,性味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治跌打损伤、闪挫扭伤、金伤、瘀血肿胀、痈疽疮疡、疖肿等。因其生长旺盛,叶形美观,别有野趣,也可盆栽作室内观叶植物。

本期总结:(1)蕨类一定要看叶背;

(2)叶形与叶序要兼顾;

(3)记得找一个参照物,保留植物大小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ideyanjiu.com/smcf/2177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