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

心愿4

发布时间:2021/6/2 23:21:26   点击数:
连载小说《心愿》第1-3章链接如下:心愿(1)心愿(2)心愿(3)4小晴这里其实还算好啦,她内心里有着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她读书多,容易明白事理,也应该易于说服和引导。这些年来,林林和同事们在对口帮扶兴永村的工作中,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很多事比起劝学来说,可难多了。好几年前,林林工作的单位调整去对口帮扶最深度贫困的村子。兴永村为苗族彝族混居村落,地处偏僻闭塞的山区,交通路途遥远。那时候的兴永村是什么样子呀!有一次,正值夏天雨季,林林和同事们去探访贫困户。村里的主干道泥泞不堪,虽然已经铺成水泥路面,但路上积满厚厚的泥土,晴天来时灰土飞扬,雨季一地烂泥,混着猪屎牛粪,让人简直无处落脚,一不小心踩到深泥里,拔出来的就只有脚,鞋子就会陷在泥里去了。这也是村主干道还算好的了,偶尔还能踏到几块水泥硬地。来到小巷道里的农户家门前,林林和其他女同事们直接要崩溃了,大多农户家门前没有铺成水泥路面,陈年的泥土堆积得又深又厚,雨季里全都变成烂泥潭。林林穿的是没有鞋带扣着的鞋子,几次脚一提起来,她就一声尖叫,因为鞋子落到了烂泥里了,一个站不稳,没穿鞋的脚就踩到烂泥上,弄得满脚满腿都是泥,那可是混着臭粪的泥,让人恶心到想哭。那时,村民们的房子大多是土坯房,屋顶大多盖的是茅草或石棉瓦。天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刮大风,屋里四周上下的缝隙唰唰钻进风来,吹得呜呜作响,东一块西一块扯着用来防风挡雨的塑料布,被吹得唏哩哗啦乱舞。屋内往往光线昏暗空气污浊,墙壁、柱梁被火烟熏得乌黑油亮,顶棚垂下丝丝缕缕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地上糊着厚厚的污垢,脚踩上去,鞋底也差不多要被粘住。好些人家的屋子一边住人,另一边关牲口,才走到门口就污臭难闻。大多人家屋内只有极简陋的桌椅家具,而且落满灰尘,摆放杂乱不堪,麻袋装的玉米粮食就堆在床铺旁边,地上洒落的包谷粒混着泥土,如果有足够的光照和水分,屋里的地面上也可以长出玉米苗来。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令人触目惊心,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生活久了,人的心是会被折磨到麻痹,对周遭的一切漠然处之。有的村民对来访者态度冷淡表情麻木,对自家门前院后的烂泥污秽视若无睹。可是,林林觉得,就村子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看,村民们耕田种地至少是能吃饱饭的——那在有饭吃的情况下,能不能自己动手修整下房屋和门前庭院,把日子过得干净一点体面一点?——就算买不起水泥,周边山野里有的是石块,搬运一些来,把门前地面放上些石块,怕是要好走得多吧——生活环境好了,人的精气神都会自然振奋起来。如果是出生在鸟不拉屎、寸草难生的地方,人们拼尽全力也难以改变生活,那自当别论。一般这种情况就采取易地搬迁扶贫。可在云南的大多地方,仅靠自然气候雨水,土地上都能天然生长出各式各样丰富繁杂的植物,人们只要不懒,勤脚快手地耕种田地,吃的粮食还是能有的。只是有的村庄地处偏远山区,交通路程比较远,运输成本高,可能农户增收致富比较困难。好吧,就算日子过得再不富裕,那总可以把生活环境打理得干净一点,生活安排得有序一点的吧?其实,也有不少地处非常偏僻深山里的村子,村民们却能够把自己的家园修整得清秀美丽,把日子过得像世外桃源一样美好。但是,有的村子有的人家却宁愿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里,也不愿动手拾掇下自己赖以生活的那小片家园。唉,真的是扶贫先扶志!可要怎么才能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呢?这些年来,林林和同事们每次下村到结对帮扶的农户家,除了要不遗余力地开展政策宣讲,做农户思想工作,帮助农户找出路——给他们讲外出务工奖励政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讲农村医疗养老保障政策,激励村民奋发自强,讲孩子上学的奖补政策,鼓励孩子多读书——还有另外一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帮助村民打扫环境卫生。有的农户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净整洁,但有的人家确实脏乱差。遇到这种人家,每次去,都得动手帮他们打扫环境卫生,期望能慢慢带动他们改变生活习惯。有的人家实在太脏太乱了,还得叫上几个同事一起去帮忙打扫,从屋里粮食的储藏堆放、家具桌椅摆设、顶棚蜘蛛网掸扫,到院子里杂物垃圾清理、门前巷道卫生清扫,都得一一清理到。有时候,大半天都搞不完一户人家的卫生。有的少数人家每次去都得帮着打扫收拾,你说他骂他也没有用。就只好每次去都一边帮着打扫卫生,一边反复反复地说他们。扶贫工作中,最怕的就是遇到那些他们自己缺乏改变生活的决心和动力的贫困户,最怕他们懒惰、好逸恶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这样的人,即使为他建好一座花园一样美丽的家园,也终会被他弄得荒芜颓废。不过,工作队说多了,打扫多了,几年下来,渐渐还是收到了成效,很多人家卫生习惯有了不小改变,不再需要工作队帮着打扫了,村里的公共环境也逐渐干净整洁起来。在偏远山区,仅靠务农的收入毕竟很有限,如果能有一人外出务工就可以让全家实现脱贫。有的农户家里有青壮劳动力的,就鼓励他们进城务工,林林和同事们还努力帮农户联系企业,寻找适合的岗位,有时还要帮农户解决进城的交通食宿等问题。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村民们的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年轻人大多都乐于外出务工,赚了钱回来盖起了新房子。林林帮扶的另一户,家里没有老人,几年来全家人都到沿海务工,只每年春节回来看下,常年在外闯荡适应了外面世界的生活,据说可能要在外面长久落脚了呢。有的农户,家里有老人和小孩要照顾,不能出远门务工。就帮他们联系就近在镇上务工,每天可以早出晚归,或者只在农闲时外出务工,可以兼顾栽种田地,既照顾好家人,又增加收入。小晴家就是这种情况,她父母年轻力壮,但家里有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要照顾,大女儿已经出嫁,小的两个孩子在上学。她父母几乎不能外出务工,自家栽种了好几十亩田地,还养着不少牲口,每天从早到晚,忙到两头黑。她们家在村子中是属于比较勤劳自强的,小晴能够这么勤奋也是受到她父母的影响带动。有的农户,因为遇到天灾人祸或重大疾病致贫,国家政策上是给予了兜底保障的,确保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条件。有的农户家房屋属于危房,就帮助其拆除重建,政策上给予资金和物资补助扶持,只需要加固维修的房屋,也得到了一定的物资和技术支持。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村子的街街巷巷、家家户户门前也全都铺成了水泥路面,路边种上了花草树木,部分空地改造成了小花园。村里建立起了公共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有村民定期打扫公共卫生。通过几年的努力,整个村子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在去到兴永村,已经根本无法想像得出当年村子曾经的破旧脏乱模样。到了后期,林林觉得,村民们在发展生产和经济收入方面的情况都已不用太担心了。经过近年的脱贫攻坚帮扶,村民家家户户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有了比较稳固的基础,下一步,只要再给予一定的引导支持,人们就会各自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长久发展之计,村民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她只担心,村民们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在小晴身上,寄托着林林对村民们下一代的良好期望——多希望从小晴这一代起,村民能接受更广泛更优质的知识教育和文明教化——不仅仅是读书识字升学——更重要的是要知书明理开智——即使读书升不了学,也要通过学习成为有文化的农民,成为更加懂得热爱生活的人——即使每天要辛勤劳作,也不忘了坚持优雅体面地生活——能够保持吃苦耐劳、踏实节俭、朴实真诚、崇德向善、耕读传家等等中国农民的优良传统——这将是村子实现自力更生和长久兴旺发展的源源动力。这些年来,扶贫工作队最挂心的另一件事,就是山林生态保护和修复问题。在偏远山区,可能由于早年疏于管控,滥砍盗伐行为猖獗,有些山头树木被砍伐殆尽,山坡上绿油油的,但全是杂草灌木,放眼望去,视野内见不到一棵成材的大树。广袤的山野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得加快植树造林。其实,那些大山里只要植被茂盛的地方,就容易从山沟里渗出山泉水,周边的耕地也会产生夜潮,栽种的庄稼就往往收成较好。山林植被恢复起来,生态环境保护好了,自然山水风景更美了,以后就有可能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更多途径。兴永村周边的山林植被保护得还算不错,但是稍远一点的许多山头就光秃秃的。工作队从一开始就努力向村民宣传,引导大家动手植树绿化山林,造福子孙后代。有一次,林林单位组织下村帮扶活动,就是专门到兴永村参与植树,单位上一通知,大家都踊跃报名参加。大家都想为这片大山多种上几棵树,等过几年来看,小树苗肯定长得有人高了,等十多年后来看,这片大山应该变成一座小森林了,参与这样的活动多有意义呀。植树的那个山头离兴永村不远,山坡上长满了密密实实的草灌木,只是不见一棵乔木。草丛中遍地都是奶白色的小蛇莓果,酸酸甜甜的带着浓重的奶味,口感可好了。从植被情况来看,这里的土壤养分、湿度等条件是非常好的,可为什么就是没有乔木呢。村民们说,很早以前,这些山头上都是茂盛的大森林,长满了参天古树。可是,慢慢地都不知道怎么就被盗砍盗伐光了。偏远山区的森林保护确实是个难题,地广人稀山深难守。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强违法毁林的打击力度,大家植树造林的意识也增强了,可是保护山林的长效机制还得再完善,不然可能种树的速度永远跟不上盗砍的速度。对于村子周边的山林植被保护较好,而远离村子的山林毁坏严重的问题,村支书是这样解释的,村子周边那些山头早年间也是被砍伐得光秃秃的,后来村集体试行承包到农户,由各家各户负责栽种也要负责守护好,山头才又重新绿起来。偏远山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路途遥远,农户居住分散,人口又较少,难以发展成规模效益好的产业。而广袤的无人居住的山区在生态保育功能上应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可否将山区村民的长远生计与山区生态涵养价值联结起来,引导村民参与植树造林守护山林,据其创造的生态价值,获取相应的报酬,使村民从以前的“靠山吃山”,转变为守山护林,与山林共生共荣。偏远山区的农村道路交通越来越方便,可偷盗林木也方便了,仅仅靠政府部门那点人力,要守护那么广阔的山林,长远来看可能还是会力不从心。如果把山区村民植树造林和守护山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股力量可就不容小觑,如果偏远地区的山林也承包到户,就由生活在周边的村民负责守护,会不会好一点。现在,村民们借助各种交通工具和无人机等现代科技设备,巡山护林也比较方便了。在植被已经被毁坏的区域,可否由国家帮助承包农户抓紧种植,种好了,就由承包农户负责守护。每年由林政部门对山林生长维护情况进行监测,根据其产生的生态效益,给予承包农户一定的生态补偿费,或者,承包户也可在林业部门的指导和监控下通过科学合理间伐获取一定收益。这样既解决了偏远山区的林木守护难题,又可增加偏远山区村民的劳务收入,还可增强村民守护家园的责任感。那次林林他们到兴永村参与植树,所种的树苗是老乡们喊的水冬瓜树,据说,这种树保水能力特别强,只要种上一片,林子脚下就会渗出水。如果种满那一座山头,以后山脚可能就会渗出一股山泉水来。当天种树的那个山头旁边的山箐沟里,就天然喷涌着一股小小的山泉水,沿着山沟两边长着许多绿茸茸的树木,浓绿的树丛一直延伸至山顶。可能就是这些树木根系里一滴一滴地渗出来的水,汇成了这股小小的山泉。村民们就着沟槽挖出了一个小小的水潭。大家就是从这个小龙潭里,一桶一桶地拎水去浇灌种好的树苗。村民们说,那股山泉水冰爽甘甜,大家在山里放牧时,都是到这里来取水喝。林林和同事们大着胆子从泉水口直接捧水起来喝,果然清甜可口,比带来的瓶装矿泉水好喝多了。大自然真是神奇!兴永村的支部书记计划依托那股小小的水源,先把周边的山头都种满树,希望不久以后,新种的林子周边又渗出山泉来,又可以依托新的水源扩大种树面积——这可称得上“愚公植树”了哦!真希望多一些这样的愚公,让这些偏远山区的一个个山头又都重现古木参天林深叶茂的壮美景观。(未完待续)连载小说:怅(1)怅(2)怅(3)怅(4)怅(5)怅(6)读书是一种自我救赎我的大黑狗讨花记博思漫舞

文字亦可成就实干家的创造性工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ideyanjiu.com/smcf/2132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