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

和安园美景促进儿童审美心理意象中三班写生

发布时间:2020/9/18 1:10:28   点击数:

和安园美景促进儿童审美心理意象

中三班写生表象捕捉之旅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任何美的事物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在“破茧行动”的延伸“捕蝉”(知了、结了候)活动中意外发现一片果树林,于是我们便在毛毛细雨中进行了摸果叶、辨果树、闻果香、尝果实等活动,小雨滴轻轻地打在果树叶上,调皮的小树叶不停地抖动着身子,似乎实在和孩子们打招呼呢!

小雨滴的舞动唤醒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想,去感受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为满足本班孩子的审美需要,我们师幼在谈话交流中商量开展一次写生活动。也想通过写生活动让孩子对生活中万物的形象、色彩、结构等美感,可以通过自己的解读和诠释表现出来。

一、写生活动实录

(一)活动前

1、活动开展的前期经验

在师幼探讨分享中,和孩子了解写生就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画的作画方式。接着我们一起商量写生需要做哪些准备?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做好了户外写生的计划,列出写生活动需要的材料和规则,并由此成立了小组。

自行成立小组

王老师组:仙气队

岳老师组:美女帅哥队

樊老师组:香香队

李老师组:星星队

2、活动的相关准备

书霆:写生需要画笔、纸

慕艺:写生需要罩衣、水桶

阳阳:写生需要颜料、水粉

………..

(孩子们做好了计划)

3、搬运材料到场地

你听:,,大家齐心协力地喊着口号搬桌子运材料,脸上溢出的笑容透露着孩子们对本次写生活动未知的期待…..

(二)活动中

1、对写生对象的观察和了解

(1)(图片欣赏)感知和欣赏写生对象

梓谦:这是红苹果,但有点像油桃….

庭瑞:好小的青苹果啊

尚哲:这不是青苹果,这是梨,因为我尝过了

书霆、天宇、:好吃吗?

尚哲:不好吃

馨予:哇,好小的草莓啊!

斌修:我怎么没有发现草莓,在哪里?

俊睿:就在白色车的下面,就一颗,我和王梓谦发现的。

芃芃:这不是草莓,是野莓,也是蛇莓

孩子们:啊?蛇莓?

芃芃:对啊,蛇莓就是这个野莓被蛇盘过了,可能有毒的我们不能吃,最好也不要碰。

(2)现场亲临观察实物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果林,通过不同距离、角度、方向观察果树的外形、色彩、结构…在过程中发现梓航宝贝竖起手指在数1、2、3、4….

梓航:老师,我考考你?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果树?

王老师:切,我一下就数出来了呀(自信)

梓航:那就比比啊(不屑)

其他孩子也跟着数起来?

在数果树的过程中别的孩子才数到2、3,发现斌修、书霆和以琛宝贝都数到10了,才发现他们数的是枝数,不是颗数…

反思: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数法?

接着我告诉这三位孩子看最下面的粗根,这样算一颗。孩子们笑了笑。

以琛:啊,上面的小宝宝不要嘛?

王老师:要的,不过我们可以把他们看作一个大家庭。

过了一会后,以琛开心的飞奔找我。

以琛:王老师,一共34个家树……

因为果树的位置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所以孩子们反反复复的数数、确认、计数、验证,最后我们知道这里有37颗果树,那这37颗果树里有几颗是苹果树?几颗桃树?几颗梨树?每颗树上又结了几个果实?我把这些问题交给孩子们,鼓励他们利用入园离园的时候自己或者亲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对写生对象的视觉信息获取

引导孩子初步发现果树的形态、外观;比如这颗苹果树是这样的,像蝴蝶蜕变过程中(蛹)一样!这颗桃树像开花一样,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表现果树的不同形态,初步丰富和完善脑海中对果树的表象捕捉。

(2)对视觉形象的转化阶段

接下来通过视觉(果树外形差别、果叶对比)、触觉(摸果实)嗅觉(闻果香)味觉(尝果实)等多通道感官协同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审美心理意象,加强了对形体的记忆。在随后用颜料、马克笔表现果树的时候,他们就表现得较为自如,创作的愿望也十分积极。

(尝果实)(闻果香)

(果叶对比)(果树外形差别)

阳阳:哎呀妈呀,这梨也太硬了吧,像石头。

慕艺:好难吃啊!我吃的是假苹果吧。

晨睿:我来闻一闻梨,好香啊!

马萱:你看,这个桃树的叶子是绿色的,但是苹果树的叶子是红色的

斌修:你傻啊,苹果是红色的,它的树叶就会是红的啊。

创作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以“眼看、脑动、手动”为线索,首先用视觉观察和把握客观对象的形状、色彩、结构等审美属性通过纸、笔等绘画材料和工具将看见的物象以外在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策略:在这个完整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教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ideyanjiu.com/smcf/1890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