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蛇莓 >> 蛇莓栽培 >> 东山原来这么美校长带你去游学二
善行毓蒙
研学东山
二〇二〇年六月七日
游学内容
沙场采信、码头解诗、农塘溯源、陡门问闸
浦西寻桩、铁桥怀旧、浦东毓新、铂湾蒙正
这是一场特别的研学旅行——“校长带你去游学“;
活动主题立足本土——善行毓蒙,研学东山;
年6月7日,连绵多日的阴雨一扫而空,瑞城一片风和日丽。在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毓蒙学校林初存校长带领一众师生,行走在东海之滨,环东山避风港开展研学活动。师生们在最常见又陌生的地方,寻找乡土印记,体察毓蒙精神,发现原生态的东山之美。在研学路途中,学子们令行禁止,懂礼仪,善合作,肯思考,乐分享,他们善察眼前之景,常思古今变化,虽历时一天,但觉充实而快乐,终于以优异的学习品质,取得丰硕的研学成果,为“校长带你去游学”系列研学活动再添一笔靓丽的色彩!(第一期是游学曹村)研学中发生了什么?
让游学途中的毓蒙少年
敲一组音律给你听——
写一句心语请你想——
真正走近了,才发现,原来自己身边还有这么多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
毓蒙少年章越
绘一组图画供你赏——
研学旅行(简称研学,俗称游学),是孩子们最有意义的实践经历、与对个体成长产生长远影响的一段体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于.8.22发布)明确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以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校外机构应与学校的通力协作,达到学校教育目标。《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于.11.30发布)说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诚然,一个优秀的研学旅行的教学设计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而研学的实践更考验学校与老师的勇气智慧和经验,做到教科书级别,更难。愿以拙文分享给大家——一、善行,重在善
关键:精心设计“善行”计划(一)善于规划路线,环游避风港,行走毓蒙路。1.目标很明确知乡里——看到最身边的景观、听到最亲切的声音、以此读懂东山的传奇人物李毓蒙,以致激活各学科的知识,如语言文字的现场解读、科技原理的耳闻目见、历史人物的时空遇见;
高品质——东山情怀,农工素养,善行作风,毓蒙精神;
强能力——行历千山,心毓善田;涵养文化,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诠释:
毓蒙精神源于东山精神,逆境所处是重生;
东山精神是“东生”之坚韧兼具变通的觉悟,
演绎为能拦海赶海行海之大作为;
东山人有大勇大智大行,风物人情处处体现!
弹棉机出东山闯天下办学堂李毓蒙(-年),字步号,瑞安东山街道车头村人,被誉为浙南机械工业先驱。他发明了我国第一台弹棉机,最早在内地外埠开设产业窗口与连锁企业,最早在我市造出内燃机……一连串的“第一”与“之最”,印证着这位传奇式人物敢于创新与拼搏的精神。他还是温州职业教育的奠基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化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前身)的创办都与他密切相关。2.路线有看点研学教研组经历5次考察,确定环避风港游:看似平常,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的沧海桑田避风塘,是东山的地利典型;此地,作为研学资源很具特点,从远观到细察,可谓景观丰富:(二)善于留意特色,查地域印记,养东山情怀。小组有课题带着任务、问题去研学。同一队伍,不同的探究载体,体验科学考察的工作特点:(1)地名标记组:
智者乐水。顺滨、江、浦、港、河、海之角度,寻找与解读东山悠悠乡史里遗留的地名、记号;
(2)本土植物组:蒹葭苍苍,在水一方。本组以樟、荻、榕、菽、桑、莲植物为代表,揣摩思索,取其样本,留住乡情;(3)水利工程组治水工程在于化水害为水利,借塘、堤、坝、埠、闸、桥之机理,知我东山泱泱水工;
(4)乡村产业组百业俱兴,本色犹在,采风砂、农、渔、机、电、盐之产业,问创业之维艰;
(三)善于陪伴倾听,教育无小事,时时下功夫。
研学期间,校长不仅陪着我们一起行走学习,也陪着我们一起休息玩耍。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休息时间,校长老师和我们一起玩转平面魔方,他们身心投入制作翻转魔方样子,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魔方也默默潜化着一个“东山学子”的觉悟,研学途中的所闻所见,正是东山人在东山土地上玩转的魔方。
二、研学,重在研
关键:安全有趣的研学历程、指导到位的研学策展(一)指导研究方法1.重视行走,躬行同学们整装待发,斗笠雨披,水壶地图,一一备上,带上无人机,带上校长的叮咛,一切都是那样尽然有序。林校长一路引领,从学校——沙场——农塘——码头——水闸——浦西——铁桥——浦东,再回到学校,与少年们零距离接触,保证安全;2.重视采信,拾取在安全的研学环境里,我们可以很安心地投入学习——深度研学开始了;在沙场:采集信物,沙融到水泥,水泥融到建筑,建筑里有我们,我们来细细看沙。3.重视观察,细看在农塘:观察地貌,在蛛丝马迹里追根溯源,猜想农场的历史变迁在陡门:走进笔直的闸墩栈道,纵观避风港水利工程,切身感受水利核心区工程的宏伟壮丽。4.重视沟通,询问在浦西:与渔民友好交流,他们总会给我们最接地气的答案,最具风情的启迪。在避风港两岸我们两次偶遇船锚,质疑、触摸,了知它特殊的结构、功能,想象它“定海神针”的奇妙。锚
锚相对船只是个小物件,可以轻易可以固定巨船。由于海的底部全是比较松散的沙子,锚自身的重量会让它深入沙子中。当船向一侧运动的时候,锚会受到船的牵引力深深地抓在沙子里,就像是平时看到的农民用来耕地的犁一样,犁被压在土里,当牛向前一走,犁也会向下向前运动。锚的长度一定是会比船到海底的距离更长,才能深深地扎入海底沙子里。当想要把它收上来的时候,只需要在锚的垂直方向用力,这样锚就很容易地从沙子里面被拉上来。
5.重视记录,合作在堤坝,我们留意路牌、标记、数据,及时记录、交流,在思维的撞击中,点亮各自领悟的火花。(二)指导整理提升上午实地考察,收集素材,下午开始了真正的整理,提炼观点。从素材到展板,需要经历分工、设计、制作、彩排、展示,有专业级的研学导师及时点拨,四大组各自忙的不亦乐乎!1.整理过程:行动后的整理是研学的重要环节,几乎不可或缺,否则基本限于“游而无学、研而不学”。研学在路途,整理是梳理其所得,地点在现代化新学校毓蒙学校的未来教室。从乡村小路、大道,到未来教室,如同走向光明的未来。各组表现如下:组别:地名标记组按路途时间顺序分类地名信息,逐个解读;发现问题,整理所得,表达到图文写真版;产生核心思想:东山地名因地利而生,虽经改革变化而不泯。东山再起:来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组别:植物组植物的标本一大堆,可以按部位、按名称分门别类;
如与动物有关的草名一大堆,如牛筋草、猪殃殃、马唐、蛇莓、龙葵......
发现外来的景观植物特别显眼,而本土植物特别低调、朴实与亲切。
马鞭草芒种时节,东山一带有马鞭草,生长于原野,多年生直立草本,叶对生,花蓝紫色,无柄。全草供药用,性凉,味苦,有凉血散瘀、清热解毒、止痒消胀的功效。组别:工程组真的是做起工程来了,讨论,整理出自己的工字理念,
精心挑选作为证据的信物,设计制作展示写真与实物放置盆。
发现“工”字是个神秘的符号,无处不在,提示了解决问题最简洁的答案。
雷达液位计雷达液位计,它基于时间行程原理的测量仪表,以光速运行。探头发出高频脉冲在空间以光速传播,当脉冲遇到物料表面时反射回来被仪表内的接收器接收,并将距离信号转化为物位信号组别:产业组让每个人说出沿途看到或查觉到的产业信息;
经历素材分类,提炼观点;
用剪贴法、勾线简图法,展示大量的发现——东山,处处是商机!
船舶电子电气维修
东山地带多渔业,根据船舶自动化要求,需要电气设备的维护和修理的服务行业,涉及电话、无线电、雷达、自动控制等多项专业技术。
少年学子的思维善于天马行空,但缺乏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把研学所得转化为实物成果与亮丽的观点,所以资深的研学导师团队及时在现场给予指导。四位研学导师的“土语真言”城东
(指导地名组)
研学就是陆游,陆游且务观,还得心如放翁有山
(指导植物组)
白脚蟆衣,三条筋的会吃凉,五条筋会上火可毓
(指导工程组)
“工”字很有意思,上为天、下为地,天地人和阿蒙
(指导产业组)
产业是什么,就想想他们凭什么劳动去赚钱接下来,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如同华山论剑,各显神通,各组都在八分钟里,通力合作,高效率地展示了一天的研学硕果请看——展示视频片段:研学成果展示整个过程,林校长在场聆听,之后做了轻松且精彩的点评,再次鼓舞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全文如下:紧张而有趣的一天研学,终于在同学的掌声中,即将落下帷幕。今天,我们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解惑,在解惑中成长,在成长中分享,就如陈德浩同学,从不敢讲话,到在分组交流中娓娓道来、精彩纷呈。你们真的是太棒了!不愧是毓蒙中学的优秀学子,是学校的骄傲!地名组,挖掘了东山的浦东浦西,避风港的美好明天已经指日可待;植物组,小草也能成神药,样样草本竟各有神通;工程组,蘑菇与绳桩联系在一起,凸显工匠精神;产业组,发现东山人靠海吃海,特色产业,造福一方;你们规划了东山,美化了东山,也将成就东山。老师代表东山人民感谢各位同学。今天让老师感到同学们有激情,有信心,有潜力,有创意!今天让老师看到毓蒙中学与毓蒙精英们的美好未来!希望同学们记住今天,记住乡愁,不忘家乡,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后,感谢所有同学们的精诚合作、愉快研学;感谢各位导师们的辛勤付出;祝大家工作好、学习好、身体好、心情好、样样好!(三)学有所获,记之在文整理展示的基础上,研学导师团队继续指导孩子们提升认知,通过小型的讲座,深度解读东山,对走过的路线重新思考,不仅知道李毓蒙以弹棉机出东山,走天下,还能结合他的农工精神与东山情怀,延伸到联想到吴下阿蒙(三国吕蒙),当年他的水兵造船场,就在游学的视野里,于是眼界洞开,学子们开始在现场撰写美文。吴下阿蒙吴下:长江下游江东一带区域,包括温州。吴人叫人的名字极喜加“阿”字。阿蒙: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原来缺少学识,后来结识孙权后,发奋读书,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以统领吴国水兵白衣渡江战胜三国名将关羽而名扬天下。飞云江南岸就是万全(古称万船),多年前,万全一带曾是一个天然港口,三国时期,这里曾是东吴大帝孙权设置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横屿船屯”的所在地。
之后的一节课。时间很快飞逝。因为此时的我们,思路敏捷,化游学所得为智慧,下笔有神有风。来,听听、看看——现场美文阅读:东山,原来这么美!来自工程组——善行,善观来自地名组——不虚此行来自植物组——校长带我去游学
来自产业组——渔都之梦三、蒙以养正关键:研学归来,还得让研学成果意蕴悠长研学活动是立体的大教育,处处见教育,时时毓蒙少年。在校长带领下,学会行走,学会研究,发现地域风情,传承民俗文化。云江畔,校长带领学生朗读乡土名人诗句,领读陆游的《过瑞安江》,介绍“洋状元”项骧的高风亮节、学术成就与优良的家风;聆听林校长的教诲,学子们心领神会。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年11月——年1月),字务观,号放翁,人称陆放翁。他是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更是伟大的爱国者。陆游初入仕途,是从瑞安开始的,“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多年来,陆游名诗《泛瑞安江风涛贴然》,一直在瑞安传颂不朽。
难忘的游学完美收官,毓蒙少年临走时,我们赠送每人带籽棉花一团,它可以种植、可以探究,更重要的是传递毓蒙精神——棉花=温暖棉花,是锦葵科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为我们所认为的棉花。
善行毓蒙、研学东山,首次出行,留下一批珍贵的资料,所有资料如同兰亭修禊,予以结集,此集汇二十八学子研学随笔,校长、学生代表共同题词,如同二十八宿闪耀苍穹,缘以取名——《明月若曦,江存山中》。谨将结集献给研学旅行的少年及默默无闻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