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蛇莓 >> 蛇莓价值 >> 梁宇山色里的碧水桃源
山色里的碧水桃源
——记陇南阳坝之行
作者
梁宇
一山一重水一重
陇南,是一个我心心念念了很久的地方,因为学生时代的一段友谊,听了同学的描述,改变了以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坡是甘肃全部景观气候的认知。十多年过去了,受邀多次,都因为路程和时间问题而搁置……其实,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场人生的意外惊喜。那日,唐突的请了年休,却未选好目的地,刷着全国各地的机票,算着紧巴巴的时间,先生忽然决定——自驾陇南!驱车一千三百公里到陇南地界的时候,道路两边巍峨的山,郁郁葱葱似要压倒过来,一条条的隧道钳在路上,路像是没有尽头,在山与山的夹缝中拓出一片新的天地……终于到了第一站,花桥村——谁说姹紫嫣红总是春?这儿的盛夏比春天更丰富,不同植物的色彩变迁,宛如自然的调色板炫彩斑斓。无论是静立村口的石磨盘,还是吊在河沿上的花桥都呈现着浓浓的原生态。人和所有物种的生存条件,最重要的首先是气候,毫无疑问!这儿的地板缝里、槁木皮上、溪中的石壁层,只要被水浸润过的地方,或浓或淡都有植物生长,绿的清幽而饱满。在象征着生命的颜色,扑入眼帘的同时,宿鸟和鸣虫用叫声,吸引着外客于深林、返影中努力寻找它们的踪迹。经过麻绳侧栏上挂满花篮的吊桥,算是真正的进了村子。我想,大抵是因为这座桥吧,才有了花桥村这样一个动听的名字,或者是因为村子而修了这样一座清风吹来,香氛阵阵的桥,总之,村与桥互为依托,才将此处命名的形象而诗意。桥的尽头是蜿蜒小路的起初,依着两边的山势,石砌的小路平坦雅致地躺在曲曲清溪之畔,引向丛林。不知走多远,看见一户人家,新修的屋子还没有装上门窗。我们驻足参观片刻,在路边较为平缓的坡上,简单的用竹子围了不到半米高的篱笆墙,任由不知名的小花攀出一片风景,院落修葺的非常平整,院子中央的平地上晾晒着菌菇,一方一方,落落有序。先生看着,笑问我道,是否无比羡慕?我笑而不语,眼神早说明了一切——农夫、山泉、有点儿田,确是我最本真的向往!这儿平坦的土地是珍贵的资源,所以,邻居这个称谓随着平地的稀缺而不可求,一个坡到另一个坡,一般有着可望不可及的距离,不,有时候这种距离是望眼欲穿的!一路上山,遇到几户人家,都是院子旁边紧凑地开垦出几分地,耕种些作物,或许因为地方太小,所以每一寸土地都有足够的时间被主人打理的工整,映衬着周围的青山、绿水、净土分外养眼!令我好奇和称赞的还有一样东西,柴火!山里的人家和供游客餐食的饭馆,都没有天然气,或许还因为液化气运输的成本和安全性吧,总之,也是被摒弃了。所以,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条件好些的会有个柴房,次之搭有个棚子,再差一些的则会在堆砌好的柴火堆上,盖些遮风挡雨的东西。我留意到,所有能看到的柴火堆儿都非常整齐、稳固,更有甚者会将捡来的枯枝截成一样的长度,再根据粗细、长短分层摆放。晚饭时间,袅袅炊烟升起,再看着齐整的柴堆,忽然对此地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态度肃然起敬!花桥村中段,石板路左侧最引人注目的是棵老菩提树苦乐不染,伫立其下,感觉这棵老树经历百年风霜后,涤洗出的浓绿,撑起了一方人间的清暑殿,所有的烦躁、不快在此不由地放下。树上零散地挂着红色的飘带,在绿荫下静默……我想,我们来此,初衷只是为了一片清宁,但世上之人终有比你烦心苦恼的,不是一两口新鲜空气就能释然的,瞧,这一丝一缕就说明是有缘人将萦心的尘虑托付在此吧!在菩提树下,有个农家乐,门匾上写着“菩提山庄”四个大字,配上两串灯笼,加两棵挂满了粉色、黄色、水红色小樱桃的樱桃树,就是我们晚餐的地方。我们进去,老板不算热情,倒了水,会意上面有樱桃,没有农药可以给孩子摘了尝尝,就走开了,又过了一阵我们需要点菜,他才应声出来。我开玩笑,不做生意么?他笑着把菜单递过来说,这一块儿好几户人家都是农家乐,还以为我们只是歇歇脚。我又笑道,哪家味道好?他说都差不多,我们的东西都是屋后面现采的,鸡是自家散养的。先生看着老板的拘谨,催我快点菜……的确,自然孕育的食材果真不一样,我们久居戈壁,吃的笋都是被盐水浸过或是烟熏干再泡软的老货,这儿的鲜香脆嫩,配着白饭可口可心。再说,鸡蛋黄灿灿的,色泽像九月的黄菊花般,土鸡之类的鲜美更是不言而喻!老板顺带送了一份炝酸菜,也是开胃的佳肴,我们尽数吃光,舍不得浪费!日暮后,留着二位母亲和女儿在菩提树下荡秋千,而我们借着要寻找客栈,挽手散步在村中河畔,山上人家升起的晚灯,像跌落凡间的星辰般夺目,听着潺潺流水和小动物们的切切私语,惬意无比。在夜色里,有一处庭院,有着村落里最辉煌的光亮,我们走近,正是来时路上搜旅游攻略时有驴友推荐的名作“茶屋”的客栈。这俨然是一个小园林,各色的灯光映照着院子里,大大小小数别致的小花园,柳庭风静,花木深处是一座三层的木楼。老板娘笑着领我们看过土炕房后,我们满意地接老小来留宿一宿,房费便宜到价格冰点,还有免费的按摩椅供我们放松了奔袭一日的身体。舍不得就此睡下,洗漱后,一家人选了一处凉亭,沏茶聊乐,直到女儿在我怀中睡熟……二湖波绿浓又一重从花桥到阳坝梅园沟,何止十八弯,驱车在盘山公路盘桓,沿途一百多公里,用时三小时,借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形容最为贴切。路上遇到机智的小猴子从一侧的山上跳到平坦的公路上,缓缓散着小步,可爱至极!还有绿黄相间的小蛇,盘着堆儿躺在车前,让我们惊喜地减速绕过。动物们对人没有敌意,不惊不怕,不禁让我感慨,这儿的确是地润叶苏的好去处,和谐自然!天然氧吧,名副其实!到了心驰神往的梅园沟景区,买票时咨询过工作人员相关事宜后,我们先换乘了景区电瓶车,准备游赏到下午景区关闭,再返回停车场,开车住进沟里。我笑着跟家人说,终于可以闭着眼睛听着风,将所有心力都交给大自然了!我们走走停停,整个沟是一个偌大的峡谷,依着山傍着水——响水泉、龙神沟、月牙潭,雅致的景点接踵而至,旖旎风光验证着我对大自然自由烂漫美景全部的想象。不,应该说,是超越了我对来此之前所有的预料!路边随处可见的红色小果子,引起了我和女儿好奇,我想用所学的中药植物学知识给它一个可以对号入座的名称,然而无果!热心的本地人,以为我要摘来给孩子食用,连忙告诉我,这东西是“鼻血果果”不能吃,我听了笑着点头,顾名思义,我连声道谢。女儿因为获得新知而开心至极,在以后每每遇到都会指着它,强调这个果果不能吃,吃了要流鼻血。(后来,我不甘心,经过比对,了解到这类植物名为蛇莓,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可见,求知路绝不可道听途说,浅尝辄止!)两岸山林中有许许多多条不知名的山涧溪流奔腾而下,汇成了一条绵延数公里的河流。它时断时续、时而汹涌、时而柔缓,但是无论水势如何,总是清澈见底。在整个流域最宽广的地方,聚成了景区最大的湖泊,天鹅湖。正值午间,我们看到,三只黑天鹅慵懒的浮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梳理着羽毛,好不惬意!所到之处,仰山俯水,竹海、蕨植无不茂盛,鱼儿欢腾、鸟儿乐跃,微风荡起、清气觉来,万物归心,生命真意被层层叩响!偶尔,有农妇在林间栈道的拐弯处、湖边的石头上,摆着各异的山货售卖。乍眼看去,外包装的塑料袋色彩不一,明显是二次利用,所以更显亲和、接地气,这有已于曾经去过的大大小小的景区,宣传包装过分华丽,完全没有了土生土长的痕迹。此间物类食材,若非要讲究名片,那定是这深山幽林中大自然的底色,地道至极!只要询价,他们多会朴实中带些羞涩的笑着回应。都是一口价,说定了则现金支付,所有现代信息类的支付手段他们不会也不接受,有些老人连手机都不用。我问其中一位奶奶,怎么掌握时间,她朝天空指了指,说看日头,我瞬间被这种原始的技能所折服。当然,他们的东西都实打实的,没有掺假,也不会被吹嘘的多神奇,比如你看定天麻,她会坦言自己栽种的,现在没多少人去采摘野生的,不等你问品质,他们会一一道来,哪些是晾晒,哪些是烘干,哪些因为连日雨天而有些虫蛀……这儿的每一处景物,都需要造访之客端详、品赏,如果没有认真过,离去时定会后悔。我们舍不得匆匆走开,索性改了行程,在天鹅湖村里面一些的位置,选定了一靠山的人家打算多住几日。这家客栈因为隐的太深,很难找到,绕着长林丰草的小栈道亦或另一条用石子铺出的只允许一辆车通行的青石巷陌,在主人的引领下才可到达。院落开放,若说界限的话,那就是围着一圈的茶树吧,油绿的叶子是风景也是爽嫩可口的食材。整体三层楼的客房,下面有一个石砌的水潭,里面有从湖中现捞的草鱼,最惹人的还是紧挨茶树和水潭的一条木质长廊,因为坐落于半山半坡,在此用餐品茶,赏着长林修竹,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房后的山坡上有几棵大芭蕉,就在我们的窗沿下。有幸的很,晚间起雨,让我美美感受了卧听芭蕉夜雨,晨起绿肥红瘦的诗意。不到六点,漫天的蔚蓝舒展的很漂亮,我悄悄起来,顺着弯弯木栈道,走向丛林,无论是粗壮的红枫还是百年银杏和繁盛的杜仲,都将这儿与喧嚣的尘世隔绝开来。奇草仙藤攀绕着枝丫,而后垂吊在某一处石缝中钻出的小泉之上,附满藓苔的石头、从枯树皮上破出的蕨类和团团簇簇的兰草,皆让人明心见性,回归本真!嘉峪关作家邮箱:jiayuguanzuojia
sohu.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北京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