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

今日茶点

发布时间:2021/10/5 16:24:36   点击数:

〖读报Ⅰ〗

-=每日心语=-

如果你在困境中受过他人的善待,未来也会用更多的善念去回报社会。真正把一个人逼到善良的对面,一定是绝境处的被抛弃,朋友同事、乃至亲人爱人。心一旦凉了,也就硬了。愿你心中永不放弃高贵,在人生急下坡时依然保持善良。

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一定要积极的演出,既然脚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经把希望播种在这里,就一定要坚持到谢幕。

-=经典诵读=-

惟不求利者为无害,惟不求福者为无祸。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

注解:只有那些不求利益之人才能不受损害,只有那些不求福分之人才能免遭祸患。

“Imaginationisthevoiceofdaring.IfthereisanythingGodlikeaboutGoditisthat,hedaredtoimagineeverything.”–HenryMiller,Writer

「想像力是大胆的体现,如果神有何像神之处,那就是,他敢于想像一切。」–亨利·米勒(作家)

亨利·米勒(-)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通过大量的性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揭露,赤裸裸地呈现了腐化、破碎的现代西方世界,代表作有《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及《南回归线》。

-=健康养生=-

在长期加热的条件下,鸡蛋中的氨基酸与糖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结果生成一种叫糖基赖氨酸的化合物,破坏了鸡蛋中对人体十分有益的氨基酸成分。所产生的化合物不仅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这种物质有凝血作用,进入人体后会造成危害。

-=通胜运程=-

老黄历|通胜·运程

公历:年08月20日;

农历:七月十三,星期五;

岁次:辛丑年丙申月庚子日;

五行:壁上土定日;

冲:冲马(甲午)煞南;

财神占方:正东;

喜神占方:西北;

福神占方:西南;

男贵人占方:东北;

女贵人占方:西南;

胎神占方:占碓磨房内南;

宜:祭祀祈福嫁娶移徙入宅开市出行会亲友动土修造竖柱上梁起基盖屋;

忌:作灶安葬;

时辰吉凶:子凶丑吉寅凶卯中辰中巳中午凶未凶申吉酉吉戌凶亥吉;

黄历新解

年8月20日,农历七月十三,星期五;青龙黄道日,宜祭祀祈福,宜结婚嫁娶,宜搬家入宅,宜开市交易,宜出门远行,宜会友聚餐,宜动土装修,宜立柱上梁,宜起基盖房;忌修厨作灶,忌破土安葬。

生肖宜忌

肖马者逢冲,肖者羊逢害,不宜用事。

与为牛六合,与龙、猴为三合,适宜用事。

肖鼠、虎、兔、蛇、鸡、狗、猪者中吉,酌情用事。

生肖运程

鼠:甜蜜,事业上有志难伸,盟生去意,宜释然。

牛:渐入佳境,对朋友完全失望,宜包容别人的错处。

虎:身忙、心乱,大事勿用,宜交际沟通。

兔:凡事得些好意须回手,宜居安思危。

龙:宜谦和,是时候放下工作进修一下。

蛇:逃避并不是长远办法,宜培养感情。

马:勿争执,对人不要过分疏爽。

羊:新闻报导会有令您吃惊的消息,宜运动会增强体质。

猴:人缘佳,发现新的财路,宜广结善缘。

鸡:望望墙上的挥春,会有新的启示,宜商量沟通。

狗:有朋自远方来,家人要您出手帮忙,宜注意健康。

猪:应放下紧张的心情,宜开心,主动认识新贵人。

穿对五行衣

农历七月十三庚子日

穿绿色,蓝色上衣较好,子为水,水生木,木为绿色,蓝色,大环境生你的意思,办事易成,开心轻松。

次吉,穿黑色,深蓝色,为比肩,与人合作共分利益。

穿黄色,焦糖色,咖啡红,黄色为土,土克水,克者为财。做事较累,但能得到收获。

穿白色,银色,白色为金,金生水,你去生大环境,万事较累,但也有收获。

不宜穿红色,紫色,玫红色,粉色,红为火,水克火。大环境克你,万事成效差。

-=历史上的今天=-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个团,故称“百团大战”。年8月20日晚8时,日寇在华北所有的重要交通线同时遭到猛烈袭击。在纵横数千里的敌后战线上,到处是枪炮的轰鸣声。这次巨大的攻势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发动的。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心理=-

只要看到反光的东西,为什么总想不由自主地照一照?《大脑皮层》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当我们照镜子看到自己时,除了大脑中处理面部信息的区域外,多巴胺奖赏通路的一个核心元素也会被激活。经常照镜子,能促进多巴胺的奖赏机制,还会让人心情变好。

-=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常识=-

伸懒腰是源于人体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身体有想要动起来的欲望。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或动作,身体会下意识地感觉到疲劳,伸懒腰的欲望就会自发而生,这也是身体的“自救”动作。这个简单的拉伸动作,不但能调节血液分布、唤醒肌肉,还能刺激交感神经,让人心情愉悦。

-=私房菜=-

茶树菇烧豆腐

食材:豆腐、茶树菇、口蘑、青椒、红椒、蚝油、盐、姜片

做法:1、豆腐切片,青红椒切菱形片;2、口蘑洗净切片,茶树菇洗净备用;3、锅中倒油烧热,先爆香姜片;4、再放入豆腐片煎至两面金黄,然后把豆腐稍微推到锅边;5、接着放入茶树菇,口蘑炒香后,再与豆腐一起拌炒均匀;6、加入蚝油及适量水,一起炒匀后用小火慢慢烧至入味;7、大约五分钟,再放入少许盐调味;8、最后放入青红椒片拌炒几下就可以盛出了。

-=旅行贴士=-

湖北·襄阳·米公祠

游记:穿过襄阳城北的临汉门,西行约三百米,便到达襄阳城的西北角。东晋时梁州刺史朱序镇襄阳时,前秦苻丕来攻,序母韩夫人登城巡视,见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遂领女婢及城内妇女于此斜筑新城一段,后此角果被攻破,幸赖新筑之城垣,方击退攻城之敌,时人因称此段城垣为夫人城。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碣。《米公祠及其石刻》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健早知道=-

※冻龄女神的秘密,在于对“气血”的呵护!

很多中年人越来越不敢看镜子中的自己,特别是过了35岁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容颜憔悴、皮肤暗黄无光泽,还长起了色斑。往沙发上一坐就不想动,平时总是没精打采,说话有气无力,稍微干点活就累得不行……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那些“冻龄女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面容红润有光泽,气色姣好,正是气血充足的表现。

如果您经常发现自己的面色苍白或者发黄,唇色、指甲颜色暗淡,不时出现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的现象,女性朋友还有月经量少、色淡等问题,说明您很可能是血虚了!如果不及时干预加以控制,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血瘀,甚至出现虚瘀结合,各种疾病都会找上门。

中医认为,血虚是指体内阴血亏虚的体质状态。血不断地对全身各脏腑起到营养和滋润的作用,血虚则不能运化气机,容易形成气血瘀阻,肢体、脏腑、五官、百脉失于濡养,就容易诱发各种问题,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一些心血管疾病,如血虚型心脏病。疾病缠身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

现代人饮食不合理、过度劳累、思虑过重、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压力过大、不良情绪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造成血虚。

年轻时,身体较好,有些人熬一熬就过去了。一旦步入更年期,机体功能下降,心力不交,人体气血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快速流失,衰老的迹象来得特别快,能比同龄人显老好多岁,甚至各种疾病也开始找上你了……

女性因为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更容易发生血虚的情况,尤其是到了中年以后血虚的情况更加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同年龄段的中老年女性会比男性更容易显老的一个原因。

中医认为,“美”是由内而外的,和我们的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经络、四肢百骸有很大的关系,想要变美,需从补血这个根本入手。血虚不是一天形成的,改善血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加入一些补血食材,循序渐进地调整身体状态。

?四种养血食物

1

龙眼肉

龙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含有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萄萄糖,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桂圆很有补益。其含铁量也比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从而达到补血的效果。

2

枸杞子

枸杞子性平,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具有补血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如《本草通玄》记载:“枸杞子,补血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

3

桑椹

桑椹有补肝、益肾、滋阴的作用。如《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桑椹被称为“民间圣果”,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素等成分。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肠,可用于久病体虚,肝肾阴亏,腰膝酸软,目暗耳鸣。

4

乌鸡

乌鸡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等作用,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上好佳品。此外,乌鸡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微量元素硒,它们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和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效。※

-=生活荟=-

※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

生活中,有一些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是“忍着”。生病,忍着;不方便,忍着;被欺负了,忍着。

忍着,是逃避的一种外在表现。

这样的人,既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

还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深具洞察力,能紧盯时机,善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无非这几个字。

●务实

一个人在万里高空的飞机上,是看不到自家大门的。

有宏大的志愿固然好,但首先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

路边的石头把一个路人绊倒了,那么路人的当务之急是搬开石头,还是立下志愿把整条路修好呢?

肯定是先搬开石头。

立志要修好整条路固然好,但首先要将精力投入到行之有效的事情上。

有远大的理想很好,倘若只有高远的理想却没有务实的目标,再远大的理想也只能是你刷刷成就感的借口。

好高骛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是缺乏格局的表现。

真正要解决问题,首要的是活好当下,接受现实。务实,就是把眼光投放到眼下的事物上,把心思用在当下的事情上。

●思考

无论是解决当下的困境,还是人生道路上的难题,进行深度思考显然更为有益。

如何进行深度思考?

关键的第一步在于稳定情绪。

我们只能在水面平静的时候才看得清上面的倒影,也只能在情绪无纷扰的时候才能看得清问题的本质。

进行深入思考的另一个关键在于,跳出“框架”。

在日常工作中,给你一个方案模板,再给你需求,普通人思考的可能就是:我要找什么样的内容来填充这个模板。

但聪明人可能会想,这个模板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它的结构是否合理?它是否是最符合这个需求的模式?这里面能否有什么可以优化的空间?

最后的一个原则,思考要有持续性和开放性。

对于复杂问题,我们需要在思考中不断的接纳各种输入,包括自己的阅历、阅读以及与人的交流,然后再思考,再接纳输入,直到最后洞察本质。

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

●专注

在庄子的《达生》篇中,有一个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要到楚国去,他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粘杆粘蝉,动作轻巧地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

孔子说:“先生的技术真是巧啊!这其中有窍门吗?”

驼背老人告诉孔子:

“我有我的办法。虽然粘杆很长,在杆头上的黏丸也不好掌握平横,蝉也爬的很高,我却可以勤加练习。

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我可以在在竿头累加两个黏丸而不会坠落,失手的情况就会变少;

当我练到能在杆头累加三个黏丸而不掉落,那么十次黏蜩很难再有一次失误;

当我练到了能累加五个丸子而不掉落的时候,黏蜩就会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容易。

黏蜩的时候,我会站稳身形;虽然眼前的景物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

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聪明的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正如老者黏蜩一样,心里在分析问题,手上在解决问题。

当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时候,他们愿意付出成百倍千倍的努力,去攻克难题,提高自我。

如斯强者,何愁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呢?

●换位

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到的只是片面;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无法解决问题和矛盾。

婚姻里,丈夫希望妻子温柔贤惠,妻子希望丈夫有责任心;

职场里,员工希望老板别空谈理想,老板希望员工积极上进;

出租车上,乘客埋怨司机开得太慢,司机吐槽路上太堵。

谁都没错,只是位置不同而已。

人若总想着改变别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只会加剧现存的问题,恶化彼此矛盾。

懂得换位,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

换位思考,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由此,既是考虑他人,也是解脱自己。※

※当代年轻人的痛苦根源是什么?

◆一、痛苦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痛苦,是人的常态。

即使是全世界公认的幸福指数最高的丹麦,也有很多因丧失生活意义而痛苦不堪的人。

生而为人,就是会比这个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感受到多得无法以数量级来计算的痛苦。

人人都会感到悲伤、失望、焦虑、害怕和迷惘;人人都曾有过尴尬、屈辱,或是羞耻的感觉;人人都有难以言说的伤痛秘密。

如果你踢一只狗,它会向你狂吠,然后跑开。你经常踢它,那么你一出现,就会让它感觉到害怕,想要躲开你,狗的这个行为称为“条件反射”。

但是只要你不出现,或是不可能出现时,这条狗多半不会感觉到或是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案例只为论证,不可模仿)

然而,人就不同了。人类要在各种各样的心理痛苦中挣扎:麻烦的情绪和想法,不愉快的记忆和往事,想要回避的欲望和情感。

我们习惯于露出灿烂的、幸福的面容,假装事事如意,生活顺心,但事实并非如此,也不可能如此。

无论怎样在人前伪装,痛苦依旧形影不离。

我们永远无法刻意地消除自己的心理痛苦,坦然面对痛苦是人类摆脱折磨的必经之路。

《跳出头脑,融入生活》有这样一个观点:生命中的活力和投入,并不需要你先将痛苦消除。

恰恰相反,它需要你确认怎样的生活才是你自己真的想要的生活,然后对来自这样的生活本身敞开胸怀即可。

停下来内观一下,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现有生活中得不到意义和价值,每天浑浑噩噩;

经常感觉压力很大,精神和身体都很疲惫;

找不到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很容易受到突然情况的暴击和影响;

负面情绪不断累加,很难走出......

减轻痛苦的第一步,是认真的了解它。

◆二、你的语言和思维,

正在下意识的让你产生痛苦

美国内华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斯蒂芬·海斯,在自己的开山之作《跳出头脑,融入生活》中这样写:

“人都会痛苦,且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是在心理上的痛苦中挣扎:

麻烦的情绪和想法,不愉快的记忆和往事,想要回避的欲望和情感,于是他们思来想去,焦虑不已,生气怨愤,心怀期待而又担心彷徨。”

很多时候人类之所以痛苦,其根源是因为:语言与思维为我们设下了痛苦的陷阱。

人类语言的本质,就是通过思维认知将事物勾连在一张网络上。使我们即便不通过直接的经历,也可以学习掌握到一些知识。

当我们的思维在头脑中产生出词汇时,这些词汇就和它们“指代”的事物几乎等同。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主观地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

这些因为语言和思维串联起来的事物,一起存在于一张巨大的关系网中,而这张网也随着人类的生命过程而不断的扩大、扩散。

当一个人被语言环境和思维过度控制后,思维就会引起情绪,带领其走向极端,将负面情绪与自我“本身”形成认知融合,对自我概念化,为自己设限。

而,人类在面对问题时,第一选择几乎都是“能否避开它,不能避开的话有没有办法可以解决掉它”。

假如你产生了什么自己不喜欢的想法,你可能会用语言策略解决问题。

相信很对恐高症者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从高处的边缘向下看时,你似乎感觉到了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你掉下去,让你站立不稳,开始恐惧。

心里越是默念:“不要怕,并没有很高”,反而越是容易加深恐惧,越是会感觉有无形的力量在下面拽拉自己。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韦格纳告诉我们,经常试图不去想的想法可能会暂时消失,但很快就会再次出现,而且频率更高。

结果这个想法就在你的思维中变得更重要了,而且甚至还很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所以,压抑自己的想法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这是语言和思维联手设下的陷阱。

◆三、逃避带来的问题是双倍的

逃避带来的问题,是双倍的。

这是因为,我们在进行逃避的动作时,往往是通过语言和思维等方式进行的,我们会想自己如何能避免麻烦,自己默默念叨“如何能不把事情搞砸”......

两个原因会使人们陷入逃避自己的感受中不能自拔。

第一个原因,来源于这样的准则“如果你不喜欢什么,就要避免什么”,这条准则在外部世界中非常有效。

第二个原因,则是逃避感受所带来的短期效应,也就是说,将这条规则运用到我们的个人体验中,也常常很管用。

而逃避感受的系统能在整体上发挥效用,关键在于我们人类的语言在处理外部世界时是以下列要素为基础的:

“如果你不喜欢什么,就要避免什么”的准则和逃避感受的短期效应,以及将此准则用于我们的个人体验时常常奏效的状况。

比如,假设有某人怕蛇。他的朋友们都打算去动物园玩,而这个人不想一起去。他担心朋友们会去参观蛇展馆,到时自己不知如何应对。

虽然他也想和朋友们一起,也愿意到动物园去看其他的动物,但最终,他还是找了一个借口不去。

现在想象一下这个人会是什么情形,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在右边圈出答案。

1.在他找到不和朋友们一块去的借口时,可能马上会有什么感觉?(放松或焦虑)

2.像这样避免去动物园(逃避感受)的事情下次发生的可能性大吗?(大或小)

3.他的这种恐惧会加深还是减弱?(加深或是减弱)

习惯逃避问题的人,他的答案是什么难道还不清楚吗?

每当你采取特定的行动想要避免什么负面的个人伤痛时,你就开始了与上面问题提到的相同的一整套反应。

在你不用面对痛苦的想法、感觉或是生理上的感受时,有可能会立刻感到放松。

而放松的感觉又会强化你的愿望,想要在下一次应对痛苦时采取同样的策略。

然而,事实往往是事与愿违。越逃避,越容易引起问题出现。

每次逃避,实际上都是在给自己的痛苦,也就是给自己痛苦的想法、感觉或是身体上的感受赋予更多的痛苦。

◆四、认知解离,跳出思维泥潭

所谓的认知解离,其实就是将我们的思维与其所指分离。它并不能消除或是控制痛苦,但能让我们学会如何以更自由和更灵活的方式活在当下。

为什么要把我们的认知做一个解离呢?举个例子:

我们每天都在吞咽自己的唾液,这并不会让我们产生不适或者其他的感受。

但想象面前有一只干净的杯子,假设你将唾沫吐满一杯,再喝下去,现在的你是什么感受?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行为光想想都要吐了。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是我们自己的唾液,我们每天都在吞咽自己的唾液,为什么把唾液吐出来再喝进去就会让人感到不适呢?

这是因为我们给唾液加入了太多主观的评价,贴上了太多的标签:不干净、有细菌等。

真正在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唾液,而是唾液身上的标签。

那么如何才能学会认知解离呢?

几个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

1.给想法贴上标签

2.与思维保持一定的距离

3.分清评价和描述

4.保证开放的心态

5.寻找感受

认知解离,重点就是要打破语言的假象。

这样你就能在想法产生时注意到思维的进程了而不是仅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ideyanjiu.com/smcf/2271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