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

分享资深药老说药典

发布时间:2019/8/21 15:30:16   点击数:

标准从药典到药典只有升高,从未降低,国家药典委员会一直在努力。

前言:最近看到好多言论说中药材不能按照西药的规矩来监管,说好多东西都是直接从西药套过来的,不适合中药,说这样下去以含量或者其他检测项目为最终目的来判定药材合格不合格,这样不行,还说这样管理下去中国的中药将亡,中国将没有中药可用。相对于中国药典来说,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他们以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黄曲霉残留,二氧化硫残留等为主要控制方式,来源的话一定要符合这个要药材的本质(意思必须是正品),长的越野,越符合大自然生长规律,这种药材是他们进口的重点。比如说灵芝,日本人去福建买灵芝,仿野生环境种植,不打药,不施肥的灵芝他们喜欢,价钱是普通大棚种植以产量为目的灵芝没法比的。甚至日本人在山东租了土地搞农业竟然任其租用的土地荒废5年,让其杂草丛生。这五年间被他们租用的土地野生植物自由生长没有任何人为干预。五年后此片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水果均高价卖出,被国人消费(不打药,不上肥唤起了七八十年代出生人的味蕾)。题外话说完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查下这家日企)下面我们举两个品种来说下药典的变化。就说下蒲公英和覆盆子吧。先说蒲公英,这个品种野生的蒲公英含量高于家种的蒲公英(家种蒲公英也有含量符合药典的),这怎么解释?蒲公英药用部分是全草,含根的(家种水、肥、植物生长剂用的足的会导致叶片很大而根部很小),蒲公英在以前没有人会刻意种植在农村屋前屋后多多少少会生长一部分,有个感冒发烧会拔点煮水喝,效果很好。家种蒲公英人为干预生长周期,乱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化肥,导致蒲公英家种品种个头明显大于野生品种,至于疗效则大大不如野生蒲公英,如果拿这种蒲公英煮药的话效果是大大不行的,有时候不是中医开的药方不治病而是药不行。如果不以药典的咖啡酸(咖啡酸可能不是治病的,可能只是用来方便监管的)多少来分辨合格不合格,那真的是无药可用了,哪怕他是正品但是吃了没效果啊。(附中国药典到中国药典蒲公英的检验项目的变化,从中国药典版开始测咖啡酸含量想象下那时候的生活水平。。。。。。)再说一说覆盆子。年五月亳州覆盆子造假被央视曝光(附中国药典到关于覆盆子的检验项目的变化),覆盆子从版药典才开始增加含量检测项目(鞣花酸、山奈酚-3-0-芸香糖苷),也就是说在版中国药典之前覆盆子是不好监管的,什么山梅、树莓、蛇莓啊之类的都来被充当覆盆子来卖,掺假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正品覆盆子按照药典要求来做检测他的含量不合格了,南方把成熟的红彤彤的覆盆子来当水果来吃,酸酸甜甜的或者进行加工成覆盆子酱来食用,需求的增多势必会造成人们的利益心,植物生长激素、化肥搭配温室大棚全国各地都能种了,如果那这种水果覆盆子充当中药材会发生什么结果大家可能都看到了。药典是有不合理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在施行以前,进行全国普查时数据有代表意义(那时候人们饭都吃不饱,哪有多余的肥料、农药用在药材上,农作物都不够用),现在有些品种总是不合格为什么不考虑是不是人为干预生长周期,人为干预植物的生长环境导致的?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做个课题,做个对比。整天出来黑药典标准?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药典不改标准有他的原因,不能说这个品种按照药典标准来做不合格他就是标准问题,真的是标准问题吗?如果一有人建议把标准降低国家药典委员会就采纳,就在接下来的增补本或者下期药典把标准降低,这样才是致命的,可能若干年后真的无药可用了,他不合格,不代表是标准问题,中药材几千年来的用药方式,种植方式,种植环境,都是有文献考证的,遵古炮制,道地药材,说的是什么。。。现在人是怎么做的?橘生北方为枳,橘生南方为橘,现在有多少品种的中药在违背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知识???该反思吗?中药材国家在实行产地标注方式就是在整顿这个现象,先给你一个适应过程消耗一下库存,后期一下严格把产地控制的死死的,为什么国家有溯源这个说法,溯什么源,溯药材的源,从哪里开始溯,从药材产地,种植方式,开始溯,若干年后按照这样搞会无药可用?总是有改变的过程,改变总是痛苦的,改变不是一成不变的,期待以后的中药对老百姓的造福。另外说句题外话,中成药吃了作用不大,这点我不否认,真正好的老中医都是自己炮制药丸,散剂,冲剂等等,大量品质差,发霉的劣药,药渣去哪里了,企业以利益为重,都进提取车间了,生产出药品成分不够怎么办,,,加标准物质啊(好多成分都是从其他植物里提取的或者合成的价格相对比买好的中药材提取更便宜),所以现在好多药品国家推出了专有指纹图谱,但是这样能杜绝造假吗,老百姓吃的药又多,效果又差,疗效又慢,只要打着中成药的幌子的药价格都很贵,吃了的话疗效很慢,效果很不好。我个人感觉中成药后期可能是重点监管的对象,从哪里下手从原料下手,原料是什么,是中药材或者中药饮片,怎么管理,在没有更好办法之前,用中国药典的数据管理,为什么好多药监部门出具的不合格报告牵扯到性状不合格,只有统一标准才好监管,具体用药方便不方便另外一说,只要执行标准有效和药典不冲突即可,出具药材性状不合格是有原因的。不控制后期稀奇古怪的性状都来了,非常容易掺假,而按照标准就好分辨了,可以相对意义上减少造假的发生。不统一怎么监管?

本文作者为中药行业从业40年的老药师(愤青)。本文提到的观点和事件均为虚拟,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声明:本文经药分析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同茂顺群介绍

同茂顺招募核心成员,如有意愿添加下方







































治白癜风的中药方
白淀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ideyanjiu.com/smcf/1726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